廣論問答



《廣論》提到身語業分有表、無表,婆沙師許唯是有色,世親論師破之。請問他破除的到底是什麼?
2020 年 3 月 15 日
婆沙師承許身語二業,無論是有表、無表,都認為是色法。但是世親菩薩破他們承許身語二業是色法的觀點,而認為身語二業,應該是與身語在表現動作的同時,心中的那份思心所,這是世親菩薩在《俱舍論釋》中有討論的內容…


若生起捨受是否還有無明?捨受所造的是何種業?
2020 年 5 月 28 日
捨受的意思是對境不生起想遠離也不生起不想遠離的感受。這種感受在三界有情的心續中都會產生,所以不代表有捨受的有情就沒有無明。 / 釋性展

師父提到客觀環境是我們造的業,請問主觀環境指的是什麼?
2020 年 6 月 23 日
客觀與主觀是哲學方面提出的相對用詞,此詞在使用上可能隨著個人認知、特定目的等而有各自認為的定義… / 釋如密

如何在隨喜時,避免得少為足?
2021 年 1 月 31 日
對於物質、對於別人的給予能夠滿足和感恩是非常好的,但是對於自己修證的功德,不要得少為足。隨喜之後,要落在感恩佛菩薩、師長的心態中,不要落在得少為足的心態中即可。 / 真如

華嚴九心第一心孝子心,「如是亦應觀善知識容顏而行。」:是否理解為善知識的容顏已是淨相?身已是變化為佛的法身?
2020 年 4 月 6 日
在上師相應法中確實有將善知識身直接勝解為佛身的修法,但是華嚴經這句話直接所顯示的意思,即如廣論中所說… / 釋如法

「低處修時高處到,慢慢修時快快到,一人修時双人到」第三偈之內涵如何?與前二偈如何能貫?
2020 年 4 月 29 日
師父的開示中解示了第三句的意涵,一方面指導了修行次第是先修好自己,不必急著幫別人。另一方面也開示到了修行的勝利,自己修好了就能幫到別人。… / 釋如法

備覽中「小漫」的解釋。
2020 年 5 月 11 日

「羯磨」及「羯磨註」是經典的名字嗎?
2021 年 7 月 6 日

師父在《備覧》中說:「這個正見是『正見我倒』」,與《廣論•業果》中所說的正見是一樣嗎?
2020 年 9 月 24 日

阿賴耶識是無記?是戒體?
2020 年 7 月 1 日

同類因與遍行因是三句型嗎?
2020 年 11 月 29 日

無山的平原是否要由分別識與無分別識相互運作才能證達?
2021 年 2 月 3 日

「是瓶柱二者」是「是瓶柱二者」嗎?二者是「是等遍」嗎?
2021 年 7 月 4 日

為何聲音不是成立聲音是無常的事因無係屬而不成立的抉擇詞?
2020 年 7 月 1 日

在沒有得到真正傳承而開始持誦咒語會有問題嗎?望請法師釋疑!
2020 年 11 月 25 日

念佛的目的,是求往生還是成佛?
2021 年 4 月 28 日

依法不依人與視師如佛有無矛盾?
2020 年 6 月 3 日

努力淨罪集資還是常常生病,是惡業成熟?還是在淨化惡業?要如何看待?
2020 年 11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