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
隨著科技文明不斷突飛猛進
人類的精神底蘊卻急遽衰微
甚而衍生多重社會問題
對普世價值造成前所未有的強烈衝擊
有鑑於此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遂正式成立
透過傳譯漢藏經典、保存佛教文物等工作
冀能承繼先輩祖師們的共同志業
「遠紹如來,近光遺法」
更望力挽時弊、導眾向善
為全人類的長久福祉略盡綿薄之忱

宗喀巴大師覆擦科本波語王名稱書淺釋
《宗喀巴大師覆擦科本波語王名稱書》,是宗喀巴大師回覆擦科本波語王名稱尊者的一封書信。語王名稱尊者,多年親近宗喀巴大師,通達顯密教法。後來在宿世願力牽引下,前去遠方弘揚教法並建立許多僧團。當他建立起一定規模的僧團後,寫信回報給宗喀巴大師。大師閱信後極其歡喜,寫信回覆給他,全文旨在闡明建立僧團後,應當重視律儀軌則與持守的方法,並強調了戒定慧三學的必然次第。文中一些偈頌,歷代大德多有引用,是殊勝的修行教授。真如老師特於2022年憶師恩法會宣講此書,期許學習者依此結合內心,抉擇取捨內心的善惡,清淨持守所受的戒律。

宗喀巴大師覆擦科本波語王名稱書淺釋
《宗喀巴大師覆擦科本波語王名稱書》,是宗喀巴大師回覆擦科本波語王名稱尊者的一封書信。語王名稱尊者,多年親近宗喀巴大師,通達顯密教法。後來在宿世願力牽引下,前去遠方弘揚教法並建立許多僧團。當他建立起一定規模的僧團後,寫信回報給宗喀巴大師。大師閱信後極其歡喜,寫信回覆給他,全文旨在闡明建立僧團後,應當重視律儀軌則與持守的方法,並強調了戒定慧三學的必然次第。文中一些偈頌,歷代大德多有引用,是殊勝的修行教授。真如老師特於2022年憶師恩法會宣講此書,期許學習者依此結合內心,抉擇取捨內心的善惡,清淨持守所受的戒律。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2024年度總結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AMRITA TRANSLATION FOUNDATION)自創立以來,秉持導師日常老和尚與真如老師之教誨,致力於佛法的翻譯、弘揚與傳承,力求將佛陀的智慧薪火相傳,惠及當代與後世。2024年,基金會在經典翻譯、法寶出版、文物保存、數位學習平台升級等多方面穩步前行,期盼為學法者提供更完善的修學資源,讓教法久住人間。

「千古慈航渡」唐卡特展,傳燈寺莊嚴呈現
2月8日起,傳燈寺敬邀您參與「千古慈航渡」唐卡特展,瞻仰55幅唐卡。地點:PEI 傳燈寺 大慈悅樓2F。展期:2025年2月8日起至4月20日,每週六、日下午1400~1630。

真如老師《廣論止觀初探──毗缽舍那》 5/4正式開講!
真如老師《廣論止觀初探》系列課程,在 2024 年 5 月 4 日 (六)續講第 154 講,正式進入眾所期待的《廣論.毗缽舍那》章節,帶領大家學習空性正理,直探生死痛苦的根本解決之道。

真如老師正式啟講《道次第略義淺釋》
《道次第略義淺釋》,一部完整扼要的全圓道次第講解,引導我們趣入〈毘缽舍那〉學習的津梁。於2023年11月4日,真如老師正式啟講。邀請所有想速疾離開一切痛苦、獲得一切快樂的人們,一起享用《道次第略義淺釋》的盛大法宴!

口訣莊嚴廣略六座瑜伽修持法
此篇出自《帕繃卡大師文集》第二函,作者為帕繃卡大樂藏(1878-1941),又名慈氏持教事業。大師1878年6月16日生於拉薩以西。7歲在三世普覺仁波切・慈海座前出家,得名慈氏持教事業。11歲為攝政策門林・教幢認證為帕繃卡方丈持教賢善的轉世,並入色拉昩札倉聞思五部大論。20歲受比丘戒,之後廣泛地學習聲明、詩詞、曆算等一切明處。大師依止數十位善知識獲得近五百函的誦授傳承,以及近千種隨許法、五十多種詳細引導、近二十種大灌頂。之後無間斷地傳授顯密深廣法教,桃李滿天下,孕育許多大善知識。著作共十二函。1941年,84歲圓寂。此篇被譽為勝過號稱「金法」的甚深教授,以其易於受持,能在受得無上密灌頂後,每日六座瑜伽依此而修,可免違誓犯墮,為勵志持戒修行者常攜修法之一。

上師供養儀軌
《深道上師供養儀軌・空樂無分》,是依止宗喀巴大師的尊長瑜伽之一。
尊長瑜伽,又譯為上師瑜伽、上師相應。能令「親近知識軌理」所有的證量在相續生起的方便,即上師瑜伽。將自己的上師觀修成宗喀巴大師的上師瑜伽,較為著名的有《兜率眾神頌》與《上師供》這兩種。前者在文字方面沒有密法,只有顯教,未獲得灌頂者也可以修持;而後者是圓滿講述顯密,一般而言需要獲得無上密灌頂才可以修持。
本文造者為四世班禪.善慧法幢大師,內容是至尊宗喀巴大師以耳傳方式代代相傳的修法,而班禪大師為了後代所化機,將這所有的修法筆之於書、撰為儀軌。
班禪大師在文中提到,此修法是能夠成辦善緣弟子一切利益安樂的獨一無二最勝方便,而且是從經典、密續、大德口訣的蓮花苑中彙編而成的美麗花環項鍊。其法源極為清淨,而且具備菩提道次第、修心七義論、生圓二次第的種種殊勝功德。

宗義寶鬘暨宗義問答合刊譯序
大乘佛法的內涵,固然博大精深,但是其中的綱要、核心、主幹,可用「悲、智」二者來含括。悲心,含括了意樂方面的修持。一位行者,唯有具足了圓滿的大悲心、為利眾生願成佛的菩提心,才可能有足夠的動機,不為一己的…

量論前行論叢:攝類學、心類學、因類學綜述
藏傳格魯派所建立的顯教學習制度中,以五部大論做為學習的主軸。而五部大論的學程中,首先必須經過兩三年的時間,學習量論的前行課程,掌握了思辨邏輯及基礎法相之後,再進入後續諸大論典的研習。量論的前行課程,分…

地道建立等三書合刊譯序
佛陀從最初發心,就為了救度一切有情而求無上正等覺位,過程當中經歷了三大阿僧祇劫,才成就了佛果。成就了正覺之後,為尋求獨自解脫的行者,演說了四諦等諸小乘的法門;為尋求無上佛果的行者,演說了大乘法門。在這…
至心隨喜謝林來春、謝政潔、謝季樺、謝幸芬、謝欣蓉、謝瓊慧、謝念芳、郭明和等諸位大德,施資迎請寶生百法之金剛帳續所說密續怙主彩唐
至心隨喜謝林來春、謝政潔、謝季樺、謝幸芬、謝欣蓉、謝瓊慧、謝念芳、郭明和等諸位大德,施資迎請寶生百法之金剛帳續所說密續怙主彩唐,捐贈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供奉。令諸具緣法友得瞻聖容,共沾法益,本會在此致上誠…
至心隨喜林賓闔家大德,施資迎請寶生百法之覺窩傳規俱生馬頭明王彩唐
至心隨喜林賓闔家大德,施資迎請寶生百法之覺窩傳規俱生馬頭明王彩唐,捐贈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供奉。令諸具緣法友得瞻聖容,共沾法益,本會在此致上誠摯的感謝。

如何在隨喜時,避免得少為足?
對於物質、對於別人的給予能夠滿足和感恩是非常好的,但是對於自己修證的功德,不要得少為足。隨喜之後,要落在感恩佛菩薩、師長的心態中,不要落在得少為足的心態中即可。 / 真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