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律問答


「今解一時,非先後起」這裡指的作戒跟無作戒同時生起?還是作俱無作跟形俱無作同時生起?
2020 年 4 月 9 日
《業疏》云:「今解一時,非先後起。豈有作絕無作方生。由本登壇願心形限,即因成也。至後剎那,二戒俱滿。故云作時具無作是也。」 / 釋如行

《備覽》第86頁第8行,作法捨的五個條件中,第二個條件「相解者成」似乎已經包含了第四個條件,要如何區別其不同點?
2020 年 4 月 19 日
欲捨戒者要具有清淨戒體,是住自性。其次接受捨戒的對象需要一位出家人或者白衣、外道,必須能了解欲捨戒者所說的意思,這是所對人境,此處並未說已經和欲捨戒者相遇… / 釋如行


《事鈔》「宗體行相」如何解釋?
2020 年 5 月 7 日
《事鈔》這句所說的宗體行相,即是「宗」、「體」、「行」、「相」四者,也是「法」、「體」、「行」、「相」四者。在弘一大師的《扶桑集釋》中說:「今『宗體行相』,猶曰『法體行相』也。」… / 釋如行




南山將假名宗與實法宗判為小乘,圓教宗歸為大乘,依據為何?
2020 年 11 月 16 日
三宗由見不同故對戒體判定不同,但判三宗是小乘或大乘,並不是依各自見解而判定,是說這些見解是源於大乘教法還是小乘教法。 / 釋法行

請問師父在《廣論》9A講「老比丘證果」公案,是為了闡述什麼理路呢?
2020 年 3 月 14 日

請問是「智慧」還是「悲心」能遮除墮落生死的缺陷?
2020 年 3 月 15 日

造業是下生感果。誦經迴向家人業病障消除,為何能讓他現生就感果?
2020 年 5 月 19 日

証阿羅漢果之聖人,很難趣入大乘的原因是增上慢?
2020 年 4 月 18 日

實質同一類別的條件是什麼?
2020 年 8 月 11 日

是否有士夫心續所能攝持的外色?
2020 年 6 月 15 日

無論舉什麼例子,瓶子與柱子二者都存在嗎?
2020 年 9 月 20 日

所聞是成立聲音是常法的不共不定因嗎?
2020 年 5 月 29 日

「如人劍逼身,行持滿缽油,懼溢慮遭殺」,為什麼用這個喻來形容持戒?
2021 年 2 月 22 日

將老師唱誦的「六字大明咒」當成寶寶的搖籃曲是否恭敬?是否如法?
2020 年 5 月 20 日

依之而生的係屬關係,如因果,是否即是體性異的關係?
2020 年 4 月 18 日

父親往生後一直憂傷,學佛那麼久依舊如此,是否是學錯?
2020 年 11 月 1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