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律問答

「今解一時,非先後起」這裡指的作戒跟無作戒同時生起?還是作俱無作跟形俱無作同時生起?
2020 年 4 月 9 日
《業疏》云:「今解一時,非先後起。豈有作絕無作方生。由本登壇願心形限,即因成也。至後剎那,二戒俱滿。故云作時具無作是也。」 / 釋如行

備覽持犯篇境想分別中第二節明有無,弘一大師依《資持記》中引律四重戒句法,除盜四句餘皆五句,與師父所說,心境相交涉當中,正立時應有八句,以殺戒而言,應如何思惟?
2020 年 4 月 6 日
因為疑是兩端,疑人也會疑非人,疑非人也會疑人,因此四種疑可攝作兩種疑。再加上四種想中… / 釋如法

等起、任運二詞應的文意,如何明確辨別?
2022 年 10 月 8 日

到底什麼是應機呢? 是從說法者來觀察,還是從學者,亦或是二者要同時成立?
2020 年 7 月 5 日

「現前供養」、「不現前供養」、「現不現前俱供」的討論與應用。
2020 年 5 月 12 日

有沒有透過四力懺悔還是不能懺悔清淨的罪業?
2020 年 4 月 29 日

攝類學中提到的「事例」和「事相」有何不同?
2021 年 2 月 27 日

自己的眼識與耳識是否是同一成住以及實質同一類別?
2022 年 4 月 9 日

色法的因是色法的直接因;色法的因則包含了直接因和間接因?
2022 年 10 月 12 日

自證與證他是同一體性嗎?
2022 年 10 月 12 日

如何才能積聚修習止觀的資糧?
2020 年 10 月 30 日

所讀的經書,除了自己對師長的信心外,有其他的方式確認經書為佛說的嗎?
2022 年 10 月 6 日

家中有佛像而不方便請法師來開光時,該如何做?
2020 年 10 月 27 日

民間的道術是經典所說的神通嗎?
2022 年 4 月 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