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律問答




「事在無作」、「從用無作」,我們該以外境的作用還是內心的意樂來評斷善惡?
2020 年 5 月 29 日
善惡業不是以常人的概念判斷,一定要用聖人的眼光,所以首先必須善學經論,了解何爲善惡、要以如何的心態造作善業。 / 釋如行

圓教宗是以《法華》跟《涅槃經》為證,又寫「舍此二經,餘無此義」,是否矛盾?
2020 年 5 月 15 日
《法華經》提到聲聞能授記作佛,《涅槃經》說小乘律即是成佛的基礎一步,都清楚地說明聲聞會成佛,並且這些道即是成就佛道的支分,所以圓教宗取此二經來融通佛陀所說大小乘的戒律。 / 釋如行

南山將假名宗與實法宗判為小乘,圓教宗歸為大乘,依據為何?
2020 年 11 月 16 日
三宗由見不同故對戒體判定不同,但判三宗是小乘或大乘,並不是依各自見解而判定,是說這些見解是源於大乘教法還是小乘教法。 / 釋法行


《事鈔》「宗體行相」如何解釋?
2020 年 5 月 7 日
《事鈔》這句所說的宗體行相,即是「宗」、「體」、「行」、「相」四者,也是「法」、「體」、「行」、「相」四者。在弘一大師的《扶桑集釋》中說:「今『宗體行相』,猶曰『法體行相』也。」… / 釋如行


下載了佛法相關的文件或是影片,刪掉時,會不會對我們的智慧有所虧損?應如何做較如法?
2020 年 4 月 1 日

等起、任運二詞應的文意,如何明確辨別?
2022 年 10 月 8 日

如何克服學法時心思不專注?
2021 年 2 月 7 日

如何克服我們在大乘成佛路上,必須面對種種捨血肉身命的畏懼感?
2021 年 2 月 4 日

「一與相違」是相違,還是不相違?
2021 年 2 月 27 日

佛教師所認為的眼等非聚合之事為何義?
2020 年 11 月 25 日

三界共有三十三個煩惱遍行的染法嗎?
2020 年 11 月 5 日

經是定學,律是戒學,論是慧學,那三藏與三學是同義、抑或是三句型呢?
2020 年 6 月 26 日

既然是無常,那佛陀如何能授記某人於未來會成佛?
2021 年 2 月 16 日

研讀賢愚經公案時,超出想像之外,幾近神話,很難相信,不知該用什麼心態讀下去?
2020 年 9 月 18 日

「聽話」與「希求」應如何抉擇?何時該聽話,何時該希求?
2020 年 6 月 24 日

慬哦瓦是噶當派裡的「教授派」還是「口訣派」?
2020 年 7 月 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