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律問答

「教由體立、體即教源」這兩句話要如何消文?
2020 年 4 月 11 日
南山一宗把整個佛的教法,是怎麼分析的,然後演繹歸納成這三宗的,把世尊所說的整個言教,從小到大,性、相、顯、密通通的含攝… / 釋如密






「今解一時,非先後起」這裡指的作戒跟無作戒同時生起?還是作俱無作跟形俱無作同時生起?
2020 年 4 月 9 日
《業疏》云:「今解一時,非先後起。豈有作絕無作方生。由本登壇願心形限,即因成也。至後剎那,二戒俱滿。故云作時具無作是也。」 / 釋如行

備覽持犯篇境想分別中第二節明有無,弘一大師依《資持記》中引律四重戒句法,除盜四句餘皆五句,與師父所說,心境相交涉當中,正立時應有八句,以殺戒而言,應如何思惟?
2020 年 4 月 6 日
因為疑是兩端,疑人也會疑非人,疑非人也會疑人,因此四種疑可攝作兩種疑。再加上四種想中… / 釋如法


何謂「證得不退轉」?
2020 年 6 月 11 日

發願要成為大乘人算是說大妄語嗎?
2020 年 11 月 9 日

為什麼執有見如須彌山大不怕,執空如芥子一點點就完了?
2020 年 5 月 31 日

証阿羅漢果之聖人,很難趣入大乘的原因是增上慢?
2020 年 4 月 18 日

是不是只要存在的東西,他們是三句型,便是同一體性?
2020 年 7 月 17 日

應成論式:「瓶柱二者有法,應當是是無我,因為是有的緣故」的回答為何?
2021 年 2 月 9 日

佛教師所認為的眼等非聚合之事為何義?
2020 年 11 月 25 日

自證與證他是同一體性嗎?
2022 年 10 月 12 日


佛經只有說不殺,但沒有要人吃素。所以吃葷並沒有犯戒,是這樣嗎?
2020 年 6 月 12 日

般若經卷四百二十九,第十四頁,第二分外道品第三十三,天帝釋所誦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內容應該為何?
2020 年 3 月 31 日

「如人劍逼身,行持滿缽油,懼溢慮遭殺」,為什麼用這個喻來形容持戒?
2021 年 2 月 2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