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果如果是極隱蔽分,為何仍可分析?如果不分析:是否違於「如煉截磨金,信受非唯敬」?

  • Post category:廣論問答

問題敘述:

在全廣258講,老師提到:「對因果這件事,沒有什麼邏輯和推理,就是依靠聖言量,然後生信!」讓弟子想到以前在廣論班也聽班長說過,業果是極隱諱法。

但是在一些營隊提升時,也聽法師們說過,我們可以從一些境界中觀察到業果的存在,比如異熟等流增上、增長廣大的現象,或者業相分析等等。

如果業果不能用邏輯推理,是不是「如煉截磨金,信受非唯敬」就不能成立了呢?這兩者的界線應該怎麼理解呢?

解答法師:釋如法

隨喜您對教理的用心抉擇。

單就「業果」而言,未必是極隱蔽分,無法用推理了解,只能依聖言了知。那麼我們平時所說的業果是極隱蔽分又是什麼意思呢?

貢唐大師所著的《現觀辨析第一品箋註》中,引據了《阿毘達磨集論》等而作了解釋:「《集論》說:『善不善業由於處所、事物、因、異熟的差別而不可思議。』如果具足上述的這些差別才是極隱蔽分,僅僅持戒能夠投生善趣不是極隱蔽分,因為賈曹傑大師所著的《集論釋》說:『善業感得人、天當中悅意的異熟,不善業感得三惡趣當中不悅意的異熟,稱為可思議,無需觀待教典作為原因,以事勢正理就能證得』的緣故。」

也就是說,善感善果,惡感惡果,這種粗分的業果還算不上極隱蔽分。但是如果說造了這個業,會在何時、何地、產生什麼細致的果報差別,這就不是由推理能夠了解的。除非經典中有針對明確說否,可依聖言了知,否則就沒有其他辦法可以了解,這就屬於極隱蔽分的內涵了。

業果雖然不能直接用推理了解,但是依聖言量也並非不用推理了解。真正依著聖言而產生的信許比量,不是單用一句經文是這麼說,就可以成立的。而是對於佛所說的經文,用現量及比量推知其所說的現前分與略隱蔽分的內容,不為量所危害,並且所說的內容沒有直接間接,前後不一致的相違。由此才進一步推知佛所說的極隱蔽分的意涵也是不為量所危害的,這才將佛所說的極隱蔽分的經文作為依據。因此極隱蔽分的業果不能為一般推理所知,這不違背,也不出於「如煉截磨金,信受非唯敬」。所以蓮花戒論師對此經文解釋道:「言煉者,是顯與現量同法故。言截者,是顯與比量同法故。言磨者,是顯與信許比量同法故。」如煉、截、磨金,其實正是顯示:在要用現量、依事勢正理的事勢比量、依聖言的信許比量來研究佛語。以依聖言的信許比量了解佛語所說的極隱蔽分,這正是經文中「磨金」的正所詮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