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次第略義淺釋18 趣入密乘、結義

我們接著學四十二與四十三一起看

因果大乘二勝道 所須共道如實生 次依善巧舵手怙 趣入續部廣大海
由依圓滿勝教授 令得暇身具義利 瑜伽師我如是修 汝求脫者亦應行 

這兩個偈子很顯然是在宣說趣入密乘我們可以先看前兩句:「因果大乘二勝道所須共道如實生」,這裡邊的「因」是指什麼呀就是指波羅蜜多大乘也就是顯乘,「果」就是指密乘生起了顯、密兩種殊勝道所共需的這個共通道什麼樣的共通道就是《菩提道次第》前面所說的從親近善知識一直到止觀雙運之間的共通道那這樣的共通道無論是修學因位波羅蜜多乘還是修學果位金剛乘能不能少啊不能少!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礎想要成就果位一定要生起前面道次第的證德對吧?一定要生起來

透過依著次第聞、思、修在自己的心中如實地生起了前面所說的共通道的證德之後在這個基礎上接下來應該怎麼修呢在進入密乘之前我們必須依止一位具足德相的大乘善知識大乘善知識像什麼呢他就像一位善巧的舵手一樣為我們指引著航向帶著我們渡越大海到達我們想去的地方對於像善巧的舵手一般的善知識依怙應該透過此理──比道前基礎的時候所說的依師軌理還要更加超勝的方式來依止這位具足德相並且善巧密咒的怙主金剛阿闍黎趣入續部的大海最先要先受持趣入密咒的大門──四種清淨灌頂必須先受灌頂才能趣入續部的大海

進入續部大海以後必須如理守護受灌頂的時候所承許的誓言與律儀像常師父還有我的上師們他們都是非常重視修行必須要持守清淨的誓言與戒律的因為沒有持戒的基礎的話絕對不可能有任何成就而且會破壞佛法尤其是想要趣入密乘、修持密法更需要嚴淨地持守所承許的誓言與戒律這是誰說的啊是佛陀親口宣說的也是過去那些祖師們的行誼我所有的善知識和上師們都是這樣教導我們的,對吧

在《道炬論》中有一段說:「初佛大續中極力遮止故密與慧灌頂梵行者勿受倘持彼灌頂安住梵行者違犯所遮故失壞彼律儀其持禁行者則犯他勝罪定當墮惡趣亦無所成就因為在密續中佛陀極力地遮止所以持守梵行的修行者比如說比丘啊、比丘尼等出家眾必須好好地持守別解脫律儀不能以學習密法為理由而輕忽自己所受的戒律甚至有人誤認為修習密法就不用持守別解脫戒就不用持守出家戒了嗎不是這樣的這是完全錯誤的注意喔!這是完全錯誤的這是對密法誤解

阿底峽尊者說:「其持禁行者則犯他勝罪定當墮惡趣亦無所成就就是如果你不好好持戒不用說獲得成就來世能不能得到善趣身啊連善趣身也得不到無法獲得的一定會墮入惡趣注意!一定會墮入惡趣受無量的痛苦所以想要修學密法一定要好好地守護自己所受的律儀這裡尤其要好好地守護別解脫律儀

所以很多對密法還不是很了解或者誤會的人可以好好地看一看阿底峽尊者的教授還有很多大善知識的教授沒有說學密法不好好持戒喔各自要更加嚴格地持戒這裡沒有什麼其他好開緣的出家人就好好持守出家戒律比丘就是比丘有聽清吧你們以後在跟別人討論到這一點的時候要知道我們的傳規是這樣的

在嚴淨持守律儀的基礎上聞思四種續部的典籍聽受密咒道的圓滿口訣教授並且依止顯密二道圓滿扼要的教授以及修習兩個次第──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口訣這樣的修行者注意喔!這樣的修行者就是在此生的暇滿人身上受取心要令獲得的這個暇滿所依身具足了不可思議的義利對不對

以上我們就學完了趣入密乘的部分

接下來我們要學習第幾個了最後兩個偈子囉!好珍惜喔四十四、四十五會背嗎?你們背到這兒了嗎

為令自心薰習故 亦兼利餘有緣人 於勝者喜圓滿道 淺易宣說所獲善
祈願一切諸眾生 不離清淨賢善道 瑜伽師我發此願 汝求脫者亦應發 

這兩個偈子是什麼?是結義了對吧!有聽到吧宗大師之所以撰寫了這一篇菩提道次第略義》,大師說是為了什麼為了自己能夠不斷地串習道次第的內涵令自己的相續中已經生起的道次第證德能不斷地薫習注意喔講到這兒的時候大家有沒有觀察一下自己對於自己學過的東西──已經聽過的或已經研討過的就沒有耐心了看這一段:「令自己相續中已經生起的道次第證德能不斷地薰習。」這是已經生起的喔那沒生起的就更要不斷地薰習了修行有的時候是一個不斷重複的過程直到我們的心全部變改為像經典上所說的那樣就是生起了還要不斷地薫習

從利他的角度來說也希望從這本論能夠利益其他希求解脫具足善緣的修行者因此大師所造的這篇《攝頌主要的內涵──聽喔!──主要的內涵是十方諸佛所歡喜圓滿無誤的清淨道並且大師非常地慈悲用淺顯易懂的方式簡要地為我們宣說了道次第的內涵──這個前面我們說的是十方諸佛所共同歡喜讚歎的道

第四十五偈的前兩句是什麼迴向大師祈願造這篇《攝頌》的善業不是只令一部分的有情而是能令如虛空般的一切的如母有情生生世世都與此清淨賢善之道永不分離我們一定要發願最後大師說:「瑜伽師我發此願汝求脫者亦應發意思就是說:「勝乘瑜伽師我是如此地發願追求解脫隨學的你也應當如此發願。」康薩仁波切曾說在唸誦這個偈頌的時候要觀想宗大師就坐在自己面前的虛空中端坐在獅子座蓮花月墊之上對我們說:「祈願以淺顯易懂的言語宣說勝者歡喜之道的善業令一切眾生也能不離清淨賢善之道我如此發願希求解脫的你也應當這麼發願。」我們在唸誦最後兩句的時候可以改成:「至尊上師發此願我求脫者亦應發。」我們也要隨學大師依著大師的教誨來發願就像師父所發的願生生世世學弘清淨圓滿的宗大師教法

有善知識卓尼名稱講修大師他也曾說在這篇《攝頌》中總攝了菩提道次第的扼要所以我們在課誦的時候他教我們就要緩緩地唸誦不要唸得太快邊唸誦文邊做什麼呀內心邊隨文作觀如理地思惟就能將道次第的內涵收攝修持不要僅僅停留在字句上的唸誦一定要隨文作觀就是一邊唸、一邊什麼一邊思惟、一邊想

宗大師透過自己實修的經驗而撰寫了這篇《攝頌》,宗大師是誰呀?就是文殊,對吧但是在我們凡夫眾生的眼中大師還是透過精進地修學依止文殊菩薩以不可思議的精進力最終生起了圓滿的證量大師的示現是我們應當隨學的大師在生起證量之後慈悲地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實修道次第生起證德對不對?要怎麼修才能夠如量地生起三主要道乃至顯密的道次第平時我們應該多看什麼呀多多地看這個《道次第略義》,或者你聽也行多聽也行串啊在閱讀的過程中他說在閱讀這篇喔按照文義去思惟頌文所詮釋的法類以這樣的方式來串修道次第在一邊唸誦的時候一邊思惟法義對於我們要串修道次第或者在內心當中種下道次第的習氣來說都有極大的幫助

到此,四十五偈就粗略地講完了最後大師寫了一段跋文

此略攝菩提道次第修持建立而為備忘者多聞比丘斷行者善慧稱揚吉祥著於卓日窩切格丹尊勝林

這篇略攝菩提道次第修持建立而作為備忘由多聞比丘斷行者善慧稱揚吉祥寫於卓日窩切格丹尊勝林。「卓日窩切格丹尊勝林就是指甘丹寺這篇《攝頌》就是大師在建了甘丹寺之後寫的宗大師在1409年也就是53歲那一年開始建甘丹寺大師一直住世到63歲所以大師大約是在53歲到63歲這10年中間寫了這篇《攝頌》。

以上我們就一起學完了宗大師所寫的菩提道次第略義》的第一遍我發願一定要重複地學習所以這是第一輪菩提道次第略義用非常簡要的方式把道次第的內涵串習了一遍有了前面的基礎之後接著我們就要開始學習毗缽舍那了怕我們資糧不足或者違越次第所以上師特別叮嚀我們要在學習毗缽舍那之前把這一篇宗大師所造的《略義》學一遍我們都學一遍了學一遍還要再學但是我們終於可以開始進入毗缽舍那了你們開心吧那一定要好好地學習

很開心下一講就是毗缽舍那囉大家一定要敬請期待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