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止觀初探0151 僅修粗靜相道不能度脫生死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你們生歡喜心了吧好!今天我們要學廣論》397頁第1行,《廣論》的校訂本是第132頁第1行請大家跟我一起看經典精神有收攝吧?可以專注嗎

此理能離無所有處以下諸欲然尚不能滅除有頂現行煩惱是故不能度越生死然依靜慮亦能獲得五種神通此等恐繁不錄如《聲聞地》極廣宣說故應觀閱

這個「此理」是什麼道理呢就是透過修行粗靜行相的這種方式能對於無所有處以下離欲然而對於有頂的煩惱就連現行都沒法遮除所以無法度越生死但是依靠靜慮注意喔!但是依靠靜慮仍然能獲得五種神通這部分內容由於顧慮詞句特別地多宗大師說就不在這裡講詳細的內容在《聲聞地》裡有大師說應該去閱讀、應該去看

這裡邊的靜慮能獲得五種神通像有的善知識說:「如《道炬論》中所說為了利他應該修習神通但如果沒有出離心或菩提心的這個意樂攝持的話那麼畜生也能飛翔、遁地地獄及鬼道也有神通及變化等等。」可是這些都不能離苦這些神通變化還是在生老病死在種種煩惱的壓迫之下而不得自在

這一段是說修粗靜相可以壓伏無所有處以下的煩惱但是不能壓伏非想非非想天的現行煩惱問大家一個問題三界中的最高天是什麼天有頂天,對吧如果有本事投生到三界中最高的天界有頂天他是由於禪定的力量修行修上去的那麼由於禪定的力量──三界中第二高的天就是無所有處天──無所有處天以下的這個粗分的煩惱就都不會現行了因為他在有頂天嘛

色界第一靜慮有三重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你看它一路超越多少天第二靜慮有幾重天有三重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淨光天或者極光淨天第三靜慮還是有三重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還有遍淨天這都是要超越的第四靜慮有八重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色界總共就有十七重天然後再加上無色界的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你想想這個修行者從欲界一直到無所有處之間粗分的煩惱全部都不會現行了甚至到什麼程度他把念頭都遮止了,無念無念啊我們可以想像得多用功才能一路超越這麼多的天這麼多高的天全超越了然後到了非想非非想天的時候──三界最高天那個時候他的意識已經變得非常非常地細、非常非常地細微幾乎處於一種不現行的狀態所以除了出生的時候有一個「我出生了」這個念頭然後死亡的時候有一個我死亡了」的念頭除此以外就沒有其他的念頭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在無所有處天的時候行者會覺得只要有念頭就會有煩惱所以就把所有的念頭全部遮止了因為這樣的因而感得了這樣的果因為意識太過細微除了出生的時候死亡的時候以外念頭完全不會生起了所以他會生起了相作意嗎根本無法產生了相作意、勝解作意等等的這個對治力,產生不了因為沒有對治力所以他就無法壓伏非想非非想天的這個煩惱然後非想非非想天的煩惱──三界最高天的煩惱他都壓伏不了了更何況怎麼樣得到解脫呢沒法得到解脫

好!我們接著再往下看

今無此等修靜慮等根本定理故因彼等導入歧途亦復無由然於此等若生領解,非徒空言則於遮斷餘定歧途,見有大益

由於現今──就是大師著作《廣論》的那個時候──並沒有這些修持靜慮等根本定的方法所以固然無從由於那些而導入歧途但是對於這些內容如果能夠生起不僅僅停留於字面的理解發現會對於截斷其他等持的歧途極為有益

這裡邊的「故因彼等導入歧途」,格西拉解釋:這個「彼等是指修習四靜慮、四無色等至等等的這個修法;「歧途」是指因由獲得這些根本定而感到滿足背離原先修定的目的就如同宗大師在前文所說有人把具足明分還有輕安的等持安立為大乘道有人則承許為無上瑜伽圓滿次第認為無分別就是空三摩地的見解等等這些都是歧途我們可以再接著看

如是四種靜慮四無色定及五神通與外道共故雖得此殊勝等持唯此非但不能脫離生死反於生死而為繫縛故唯奢摩他不應喜足更當尋求別別觀察毘缽舍那無我正見

像這樣精彩的四種靜慮、四種無色定與五神通──五神通是指除了漏盡通以外的五種神通分別為: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由於這些都是與外道共通的因此縱然獲得了如此殊勝的等持、這樣的禪定僅僅是這樣非但不能脫離輪迴反而還被這些東西束縛於輪迴中

大家可以想一想為什麼有了這些禪定的功德之後神通非但不能脫離生死它還反而成了一種把自己束縛在生死中的東西呢你們想:你們假如得了會不會很耽著這些神通呢你會不會想用這些神通做點什麼唯獨沒有想到了脫生死所以就偏離了目標了。對吧

所以有一位善知識也說過:「比如說有頂天他有沒有煩惱?有沒有貪煩惱有頂天的貪煩惱到底是什麼他就是對有頂的這個殊勝的禪定這個等引的快樂生起了什麼?愛著。」綜上所述不應該僅僅滿足於寂止更應該尋求分別觀察的勝觀無我正見所以在獲得奢摩他的基礎之上一定要更進一步修學毗缽舍那而且是證得空性的毗缽舍那這才是我們所有生命能夠超越輪迴的理想一個實現的可能性。對不對一個機會

大師在《廣論》中數數地告誡我們修定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為了斷除煩惱斷除煩惱是為了暫時壓伏煩惱還是究竟永害煩惱種子怎麼樣才能夠出離生死才是修定的根本,對吧所以要出離生死的話一定要修學毗缽舍那而且必須是能夠證得空性的那個毗缽舍那有沒有聽清會不會覺得大師講得極為清晰在《廣論》裡寫得非常地清楚會不會覺得把這樣的教理反覆地閱讀反覆地閱讀之後可以說心如明鏡嗎就不會再踏上歧途像有一盞燈一樣在我們修行的前面照著所以我們就沒有那麼多憂惱了就可以很歡喜了謝謝大家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行數原譯(福智第三版)改譯改譯原因
3971由此此理據藏文改譯。
3971何況能得永度生死是故不能度越生死據藏文改譯。
3972恐繁此等恐繁據藏文補譯。
3972應當了知故應觀閱據藏文改譯。
3972現在無修此等根本靜慮之理,故亦無有錯誤引導今無此等修靜慮等根本定理,故因彼等導入歧途,亦復無由據藏文改譯。
3973然於此等若真了解,則於餘定亦斷歧途最為利益然於此等若生領解,非徒空言,則於遮斷餘定歧途,見有大益據藏文改譯。
3974唯得此定故雖得此殊勝等持,唯此據藏文改譯。
3975故於故唯據藏文改譯。
3975真無我見毘缽舍那別別觀察毘缽舍那無我正見據藏文改譯。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