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問答

聞慧及聞所成慧,思慧及思所成慧,修慧及修所成慧,有無這些概念?
2020 年 4 月 19 日
法相上確實有聞慧等六種智慧。六種智慧的內涵也不一樣。聞所成慧一定是聞慧,但聞慧不一定是聞所成慧。是三句。思慧與思所成慧、修慧與修所成慧的關係也是如此。 / 釋如法

在全廣209講裡,師父說到:「這個清淨需要兩個條件,第一個,教理上面要有圓滿的認識,然後這個教理還有驗證上面的、確定不疑的悟證的境界。」,「悟證的境界」指的是什麼境界呢?
2020 年 4 月 2 日
對照前後文,師父並沒有明指是哪個法類,但是作為清淨條件之一,師父說「教理上面要有圓滿的認識,然後這個教理還有驗證上面的、確定不疑的悟證的境界。」應該是指必須具備兩個特點… / 釋如密



《廣論》中,宗大師所說:最極下劣典籍、極惡典籍、中典以及最勝經典,要如何分判?
2020 年 3 月 15 日
藏文中「最極下劣典籍」與「極惡典籍」的藏文是一樣的,所以是同義。《四家合註》解釋「中典」說:例如論述世間共通明處的典籍(聲明、因明、醫方明、工巧明)。解釋「最勝經典」舉例說:例如《般若八千頌》。…

於有暇身勸取心要,「心要」指的是?
2020 年 3 月 15 日
《廣論》 62 頁提到:
「如是觀待若增上生,若決定勝,義大之身,若不晝夜殷勤勵力,此二之因……如是思後,當發極大取心要欲。」
故「心要」是指此二——「增上生」及「決定勝」之因。

造業是下生感果。誦經迴向家人業病障消除,為何能讓他現生就感果?
2020 年 5 月 19 日
造業未必來生才能感果,有些業在今生就能感果,有些業是下一生能感果,有些業是下下生以後才能感果。 / 釋性華

如何修隨喜功德?隨喜時只看他人行為不管意樂,會有不好的果報嗎?
2020 年 5 月 31 日
建議您可以多思維修隨喜的好處。判斷一件事情是否為善業、惡業,的確必須要觀待其意樂是否為善或為惡。我們凡夫無法精確地判斷他人的意樂為何,只能檢查自己的意樂… / 釋性宣

犯根本罪之後懺悔還能獲得初地嗎?
2020 年 6 月 9 日
《菩薩地》中提到如果犯了菩薩戒根本墮,即使懺悔清淨,也無法在此生獲得初地;三十五佛懺中說戲者菩薩等三十五位初業行者,透過三十五佛懺而淨化所有罪障… / 釋性華

《備覽》八戒裡沒有「預習發戒」和「歎功問相」,那我在受八戒前時,要準備這兩項嗎?
2020 年 5 月 6 日

備覽中「小漫」的解釋。
2020 年 5 月 11 日

《備覽》說「別請犯盜」是何意?
2020 年 11 月 10 日

南山將假名宗與實法宗判為小乘,圓教宗歸為大乘,依據為何?
2020 年 11 月 16 日

白雲的顏色以及上白下黃的顏色是根本色還是支分色?
2021 年 6 月 9 日

是瓶柱二者的話,遍是常法與實事二者 。如果將瓶柱二者改成兔子角結論一樣嗎?
2020 年 7 月 17 日

非遮會引出餘法非遮與成立法其中一者,為何沒有包含無遮?
2020 年 7 月 8 日

同類因與遍行因是三句型嗎?
2020 年 11 月 29 日

見到市場上的攤販,面到眾生血淋淋的身軀,我們能做什麼,能利益到牠們及攤販?
2020 年 11 月 8 日

四理是指什麼內涵?
2020 年 9 月 29 日

在沒有得到真正傳承而開始持誦咒語會有問題嗎?望請法師釋疑!
2020 年 11 月 25 日

慬哦瓦是噶當派裡的「教授派」還是「口訣派」?
2020 年 7 月 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