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問答

請問盜佛、法之物實際的行為是什麼?為什麼盜佛法的,同類奉還之後,惡業即得清淨,難道不需要懺悔嗎?
2020 年 3 月 28 日
有關什麼才是盜佛物,佛陀在《大般涅槃經》中便有開示。大唐南海波淩國沙門若那跋陀羅所翻譯的《大般涅槃經後分》當中說:「佛告阿難:若佛現在,所施佛物,僧眾應知;若佛滅後,一切信心所施佛物,應用造佛形像,及造佛衣、七寶幡蓋、買諸香油、寶花以供養佛。除供養佛,餘不得用,用者即犯盜佛物罪。」 / 釋如法



「未請不應說」,為什麼師父會為我宣說呢?
2020 年 4 月 18 日
每個人的善根並非自己都能夠完全明瞭,就如佛世有尊者原先出家前,就連阿羅漢也未能見到他出家得度的善根,但由於佛陀看見他有出家的善根,於是為其落髮出家,最終他也成就阿羅漢果。 / 釋如密

如何克服學法時心思不專注?
2021 年 2 月 7 日
想改善專注度應認知不專注的行相,設法在聽聞前或正聽時預防和對治;過程中淨罪集資和策發希求是幫助我們專注學法非常重要的前行準備。 / 釋性修

如何修隨喜功德?隨喜時只看他人行為不管意樂,會有不好的果報嗎?
2020 年 5 月 31 日
建議您可以多思維修隨喜的好處。判斷一件事情是否為善業、惡業,的確必須要觀待其意樂是否為善或為惡。我們凡夫無法精確地判斷他人的意樂為何,只能檢查自己的意樂… / 釋性宣


肉食應不應該飯前供養?
2020 年 4 月 18 日
在律典《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十中提到,在佛世時王舍城有一位長者,聽說供養僧眾能夠得到財富的果報,就去市場上買淨肉回家,煮成肉粥,供養來行乞食的比丘眾… / 釋性景


師父「從用無作」的開示,與前面釋疑如何相解?
2021 年 2 月 5 日

為何有用三學來說三藏的說法?
2020 年 11 月 9 日

「它上根者很好,對一般中下之機容易亂」所指為何?
2020 年 6 月 7 日

請問「此難受作不專戒名」應如何理解?
2020 年 11 月 11 日

四大種(地、水、火、風)是常法還是無常法?
2020 年 11 月 20 日

攝類學中提到的「事例」和「事相」有何不同?
2021 年 2 月 27 日

什麼是僅僅透過聲共相而執取瓶子的分別心的直接境?
2020 年 6 月 12 日

「該因為該所立法的因,因此雖然有周遍,卻不相係屬」。為什麼不相係屬?
2020 年 4 月 9 日

父親往生後一直憂傷,學佛那麼久依舊如此,是否是學錯?
2020 年 11 月 14 日

《賢愚經》大施抒海品阿難尊者侍奉佛的條件該如何理解?
2020 年 5 月 14 日

受八關齋戒隔天太早起,起床滑手機玩遊戲算破戒嗎?如何判斷明相初出?
2020 年 4 月 28 日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要生什麼心?與「應生無所住心」有何不同?
2020 年 7 月 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