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問答



如何克服我們在大乘成佛路上,必須面對種種捨血肉身命的畏懼感?
2021 年 2 月 4 日
《入行論》中說:「難事久習轉為易,世間何事不如此。」任何看起來很難的事情,都是依著次第從簡單的地方練習起的。一旦熟習之後,我們認為難完成的事情,在嫻熟的人看來,其實已經非常容易了,世間上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修學菩薩行也是同樣的道理。 / 釋如法



請問盜佛、法之物實際的行為是什麼?為什麼盜佛法的,同類奉還之後,惡業即得清淨,難道不需要懺悔嗎?
2020 年 3 月 28 日
有關什麼才是盜佛物,佛陀在《大般涅槃經》中便有開示。大唐南海波淩國沙門若那跋陀羅所翻譯的《大般涅槃經後分》當中說:「佛告阿難:若佛現在,所施佛物,僧眾應知;若佛滅後,一切信心所施佛物,應用造佛形像,及造佛衣、七寶幡蓋、買諸香油、寶花以供養佛。除供養佛,餘不得用,用者即犯盜佛物罪。」 / 釋如法

《廣論》提到身語業分有表、無表,婆沙師許唯是有色,世親論師破之。請問他破除的到底是什麼?
2020 年 3 月 15 日
婆沙師承許身語二業,無論是有表、無表,都認為是色法。但是世親菩薩破他們承許身語二業是色法的觀點,而認為身語二業,應該是與身語在表現動作的同時,心中的那份思心所,這是世親菩薩在《俱舍論釋》中有討論的內容…

「具力業門」中的「師長」是專指佛門中的善知識,還是也包含世間學校裡的老師?
2020 年 6 月 6 日
其中提到我們自己的師長因為有以正法訓誨之恩,所以是福田力大者。所以這裡是提到佛法上的善知識,不是指世間的老師。但是世間的老師可以含攝在「似尊」當中,所以也應該恭敬承事。 / 釋如行

「人苦者,謂飢渴寒熱不可意觸、追求勞苦,復有生老病死等七。」請問此段意思為何?
2020 年 8 月 6 日
是指飢渴寒熱這種不舒服的感觸、謀生活及各種辛苦、生老病死等前七苦。 / 釋如行

何謂戒德高超?
2020 年 9 月 29 日

請問「圓教宗」的名稱是道宣律祖自己安立的嗎?
2020 年 7 月 6 日


圓教宗是以《法華》跟《涅槃經》為證,又寫「舍此二經,餘無此義」,是否矛盾?
2020 年 5 月 15 日

業果是略隱蔽分還是極隱蔽分?
2021 年 10 月 27 日

瓶子與兔子角是反體異嗎?
2021 年 2 月 24 日

「現量」、「比量」、「非量」的區別?
2020 年 6 月 26 日

佛教師所認為的眼等非聚合之事為何義?
2020 年 11 月 25 日

每日打坐一小時,一年或兩年,能否達到初禪近分定?
2020 年 9 月 21 日

輪迴是否沒有結束的一天?
2020 年 11 月 6 日

一邊做事一邊聽老師的讚頌會不會不恭敬?
2020 年 7 月 9 日

學因類學時,看到同學問的問題滿多角度的,為什麼我就生不出這樣的問題?
2020 年 4 月 1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