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問答

《廣論》說:「此等雖是思擇而修」的「此等」是指什麼?
2020 年 11 月 20 日
《廣論》中說:「此等雖是思擇而修。」所說的「此等」,是指前一行提到的「共中士所緣法類」,並不是指後面提到的止觀。… / 釋性華

贍部洲是我們現在所處的地球。那其他三洲可想像為其他星球嗎?等活地獄跟我現在所處是在不同空間嗎?
2020 年 5 月 8 日
關於南瞻部洲的範圍大小,不同經論當中各有不同的說法… / 釋性忠




「剋定永施,不許改轉」此中之剋定永施,應於何時界定?改轉是否仍應唯持尊重?
2020 年 4 月 19 日
一旦施者作意剋定以後,該器物即不應改轉。如果只是暫時盛貯,雖可改轉,亦宜尊重。 / 釋如行

「今解一時,非先後起」這裡指的作戒跟無作戒同時生起?還是作俱無作跟形俱無作同時生起?
2020 年 4 月 9 日
《業疏》云:「今解一時,非先後起。豈有作絕無作方生。由本登壇願心形限,即因成也。至後剎那,二戒俱滿。故云作時具無作是也。」 / 釋如行


於身語業分為有表無表,故二種業具說為思。請問如何理解有表與無表這二個詞彙?
2020 年 4 月 11 日
婆沙師認為身業及語業是色法,分為有表色及無表色兩種;世親論師則認為身業及語業不是色法,而是與身體動作及語言同時運行的思心所… / 釋性華

父母把葷食主動夾到碗內,在恭敬父母與不殺的戒律間,應如何取捨?
2020 年 6 月 9 日
首先,很隨喜這位同學想要慈心護生,又想要令父母高興的用心!父母長輩是我們要恭敬取悅的對象,但並非不能婉轉啟白自己持戒的原則… / 釋性景

當下發生的只跟過去有關係嗎?現在所做不能影響現在嗎?
2021 年 1 月 31 日
如果想要看到自己所做所想能影響現在,請先從改變自己的內心開始。你內心的念頭是你的現在嗎?一定要從纏繞自己的負面思路中成功掙脫。這是改變現在的第一步。 / 真如

構成紙張的紙纖維與紙張是否是因果關係,所以不是體性一?
2021 年 7 月 4 日
「構成」一詞有組成和做成兩種意思,如果是指組成的話,「紙纖維組成紙張」,此中的紙纖維是紙張的一部分,所以這兩者是體性一。 / 釋性善

下載了佛法相關的文件或是影片,刪掉時,會不會對我們的智慧有所虧損?應如何做較如法?
2020 年 4 月 1 日

當下發生的只跟過去有關係嗎?現在所做不能影響現在嗎?
2021 年 1 月 31 日

「十二緣起有支」中的「有」,和183頁第4行的「有」是一樣的意思嗎?
2021 年 2 月 11 日

如何改變自己的錯誤,去除我愛執?
2020 年 9 月 27 日

「教由體立、體即教源」這兩句話要如何消文?
2020 年 4 月 11 日

「今解一時,非先後起」這裡指的作戒跟無作戒同時生起?還是作俱無作跟形俱無作同時生起?
2020 年 4 月 9 日

《備覽》第86頁第8行,作法捨的五個條件中,第二個條件「相解者成」似乎已經包含了第四個條件,要如何區別其不同點?
2020 年 4 月 19 日

《事鈔》「宗體行相」如何解釋?
2020 年 5 月 7 日

心不相應行法可以作為色法及心法的近取因嗎?
2020 年 11 月 5 日

有沒有同一類別的常法?
2020 年 9 月 24 日

《攝類學》:「瓶子等所有色處」。請問瓶子是色處嗎?
2020 年 5 月 27 日

所聞是成立聲音是常法的不共不定因嗎?
2020 年 5 月 29 日

四理是指什麼內涵?
2020 年 9 月 29 日

《起信津梁》中的「善妙覺受共通三摩地」和「真實性之不共三摩地」意思為何?
2020 年 10 月 8 日

見到市場上的攤販,面到眾生血淋淋的身軀,我們能做什麼,能利益到牠們及攤販?
2020 年 11 月 8 日

「如人劍逼身,行持滿缽油,懼溢慮遭殺」,為什麼用這個喻來形容持戒?
2021 年 2 月 2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