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問答

《廣論》說「具教授」是由正遍知輾轉傳來。請問這裡的「正遍知」是指「釋迦世尊」嗎?
2020 年 3 月 15 日
就此期教法而言,導師釋迦能仁尊示現十二相成道,所以《廣論》所云「從正遍知輾轉傳來」的「正遍知」,必須是指導師釋迦能仁尊。這顯示了「道次第的教授」,在此期教法中,為大乘顯教的中轉法輪——即無相法輪,《大…


「教由體立、體即教源」這兩句話要如何消文?
2020 年 4 月 11 日
南山一宗把整個佛的教法,是怎麼分析的,然後演繹歸納成這三宗的,把世尊所說的整個言教,從小到大,性、相、顯、密通通的含攝… / 釋如密

請問是「智慧」還是「悲心」能遮除墮落生死的缺陷?
2020 年 3 月 15 日
師父並沒有口誤,的確是要說「悲」把墮落在生死中的缺憾遮止了。雖然《現觀莊嚴論.序品》提到「智不住三有,悲不住涅槃」,此中闡明真正中斷輪迴的確是「空性慧」。然而具有大悲心的菩薩雖處於生死當中,卻也沒有生…

在《藥師經》中提到,是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此處的彼界,是指西方極樂淨土或東方淨琉璃世界?
2020 年 4 月 5 日
《藥師經》中說:「以此善根,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聽聞正法,而未定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菩薩,乘神通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 / 釋如法



請問備覧的持犯篇,其所結之罪,是否仍依假名宗來結?宣祖既崇唯識,是否天台亦遵此戒?
2020 年 4 月 19 日
《芝苑》云:「問:體若同者,持犯立懺諸餘行相,如何分別?答:體雖約圓,行必依受,既受從當教,故行相無差。」… / 釋如行



施主提供法師飲食,用餐後,居士自行取用剩下的食物,這是否算侵犯僧物?
2020 年 5 月 14 日
當施主或中心提供當餐飲食以後,食物成為現前僧物。但是比丘不適合再碰已經受用過的食物,會有違戒律,所以法師當餐受用之後應當捨與沙彌或居士,既然已經捨棄,也不是僧物了,居士們可以自行處理,或者隔日重新供養,沒有違犯盜戒。 / 釋如行

《事鈔》「宗體行相」如何解釋?
2020 年 5 月 7 日
《事鈔》這句所說的宗體行相,即是「宗」、「體」、「行」、「相」四者,也是「法」、「體」、「行」、「相」四者。在弘一大師的《扶桑集釋》中說:「今『宗體行相』,猶曰『法體行相』也。」… / 釋如行

什麼是「現行」?心的狀態和身的狀態都是現行嗎?和「行相」的意思一樣嗎?
2020 年 9 月 11 日

聽流行樂解悶,有什麼過失嗎?
2020 年 5 月 13 日

請問壞聚見如何解釋?
2020 年 10 月 2 日

「有學」和「無學」各是指哪些修行人?
2020 年 6 月 14 日

何謂戒德高超?
2020 年 9 月 29 日

「如牛二角」及「二教」是指「作與無作」還是「作俱與形俱」?
2020 年 11 月 11 日

戒是警意之緣,但是四緣中的哪幾個?
2021 年 2 月 13 日

「教由體立、體即教源」這兩句話要如何消文?
2020 年 4 月 11 日

意根是屬於分別識還是無分別識? 是心王還是心所? 是屬於證他的心識嗎?
2021 年 7 月 6 日

同樣是實事,如何分判是遮破法還是成立法?
2020 年 7 月 13 日

《攝類學》:「瓶子等所有色處」。請問瓶子是色處嗎?
2020 年 5 月 27 日

《攝類學》經部宗承許過去、未來是常法的相關疑問。
2020 年 8 月 2 日

「今略指宗體行相,另後進者,興建有託。」是上品所發之菩提心?
2020 年 4 月 19 日

父母把葷食主動夾到碗內,在恭敬父母與不殺的戒律間,應如何取捨?
2020 年 6 月 9 日

請問,唸經或唸佛號3、7、108遍,這些數字,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意涵?
2020 年 7 月 13 日

每日打坐一小時,一年或兩年,能否達到初禪近分定?
2020 年 9 月 2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