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問答

攝類學「將色法的一切支分作為境而趣入色法」的討論。
2020 年 5 月 10 日
由於不論存在與否的一切事物,皆是分別心的對境,分別心的對境普遍包含了一切補特伽羅無我,因此色法的一切支分同樣也是分別心的對境。 / 釋性忠

「人苦者,謂飢渴寒熱不可意觸、追求勞苦,復有生老病死等七。」請問此段意思為何?
2020 年 8 月 6 日
是指飢渴寒熱這種不舒服的感觸、謀生活及各種辛苦、生老病死等前七苦。 / 釋如行






為何誦唸某些佛號的功德會超越誦唸釋迦牟尼佛名號的功德?
2020 年 7 月 9 日
每一尊佛的功德雖然相同,但是由於因此時所發的願不同,以致於每一尊佛成佛時,顯現出來的利生事業也會有所差別。 / 釋如法



「現前供養」、「不現前供養」、「現不現前俱供」的討論與應用。
2020 年 5 月 12 日
透過供養現前境–現在自己眼前的佛陀與佛塔二者其中一者,而思維由於此一法性即一切法性,因而緣到其他一切未現前的佛與佛塔而作供養,這時,同時完成了現前供養與非現前供養,所以是供現不現前。 / 釋如法

往生淨土與往生暇身的差別為何?對於成就佛果有何不同?
2021 年 5 月 31 日
不論往生何者淨土都可以修習密法,只是大部分淨土的所依是天身,而人身的氣脈明點對修密法來講更為適合。如果投生香巴拉淨土則是人身所依… / 釋性宣

師父提到客觀環境是我們造的業,請問主觀環境指的是什麼?
2020 年 6 月 23 日

發願要成為大乘人算是說大妄語嗎?
2020 年 11 月 9 日

在中陰身看到佛菩薩時,如何確定是真的而不是幻覺?有可能看到幻覺的佛菩薩嗎?
2020 年 4 月 28 日

請問四家合註出版的進度。
2020 年 8 月 4 日

《備覽》中:「恆用攝生」是指「攝律儀戒」還是指「饒益有情戒」?
2020 年 11 月 22 日

在心識的條件正常狀況下,聾啞者是否能得歸依體?
2020 年 6 月 25 日

南山將假名宗與實法宗判為小乘,圓教宗歸為大乘,依據為何?
2020 年 11 月 16 日

「四心三性」一句為何是顯示非心?
2020 年 6 月 14 日

所知等字面上沒有否定意涵的非遮,其所遮為何?其引出的非遮或成立法為何?
2020 年 11 月 5 日

性相當中「成立彼的順宗」指的是該論式的所立法事物?還是「所有是無常的法」?
2020 年 6 月 23 日

因法無系屬的論式的因,為何不是不定因?
2020 年 11 月 5 日

《攝類學》「金瓶銅瓶二者有法,應當是從自己的別別直接近取因所生,因為金瓶是從金所生…」此論式是否不周遍?
2021 年 2 月 24 日

請問經典對於「由鈍轉利」的修練方法。
2020 年 4 月 24 日


掘土、除草是惡業,請問掘土、除草的勝利面和過患面各是什麼?
2020 年 11 月 13 日

《備覧》「今略指宗體行相,令後進者,興建有託。」問題。
2020 年 5 月 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