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問答

「業」和「業道」怎麼區分?《廣論》下士道所講的「貪」和中士道講的「貪」有何不同?
2020 年 3 月 15 日
世親菩薩在《俱舍論》中說:「業謂思彼起,思即是意業,彼起身語業。」說「思」就是意業;由「思」所引起的是身、語業。「思」是一種心理狀態,使我們的心意去造作種種行為。比如看見歡喜的東西,心裡會歡喜,「思」…






「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是不是太功利主義了?
2020 年 4 月 19 日
佛菩薩來到人間,所求的不是個人的一己利,而是想將自己所證悟的離苦得樂之道,送給受著苦難的眾生。但是一個好的禮物,未必因為它本身是好的,就容易送得出去。 / 釋如法

當下發生的只跟過去有關係嗎?現在所做不能影響現在嗎?
2021 年 1 月 31 日
如果想要看到自己所做所想能影響現在,請先從改變自己的內心開始。你內心的念頭是你的現在嗎?一定要從纏繞自己的負面思路中成功掙脫。這是改變現在的第一步。 / 真如

「人苦者,謂飢渴寒熱不可意觸、追求勞苦,復有生老病死等七。」請問此段意思為何?
2020 年 8 月 6 日
是指飢渴寒熱這種不舒服的感觸、謀生活及各種辛苦、生老病死等前七苦。 / 釋如行

「羯磨」及「羯磨註」是經典的名字嗎?
2021 年 7 月 6 日

「如牛二角」及「二教」是指「作與無作」還是「作俱與形俱」?
2020 年 11 月 11 日

戒是警意之緣,但是四緣中的哪幾個?
2021 年 2 月 13 日

《事鈔》「宗體行相」如何解釋?
2020 年 5 月 7 日

「是該論式的順宗一定是該論式的所立法」的討論。
2020 年 6 月 18 日

《攝類學》:「瓶子等所有色處」。請問瓶子是色處嗎?
2020 年 5 月 27 日

佛教師所認為的眼等非聚合之事為何義?
2020 年 11 月 25 日

所聞是成立聲音是常法的不共不定因嗎?
2020 年 5 月 29 日

「今略指宗體行相,另後進者,興建有託。」是上品所發之菩提心?
2020 年 4 月 19 日


《起信津梁》中的「善妙覺受共通三摩地」和「真實性之不共三摩地」意思為何?
2020 年 10 月 8 日

《起信津梁》宗喀巴大師為何至各大寺院巡迴立宗?立宗、巡迴各是何義?
2020 年 6 月 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