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問答

構成紙張的紙纖維與紙張是否是因果關係,所以不是體性一?
2021 年 7 月 4 日
「構成」一詞有組成和做成兩種意思,如果是指組成的話,「紙纖維組成紙張」,此中的紙纖維是紙張的一部分,所以這兩者是體性一。 / 釋性善

既然是無常,那佛陀如何能授記某人於未來會成佛?
2021 年 2 月 16 日
並不會衝突,因為無常還是可以穩定的延續。當佛陀或有神通的修行人用神通力觀察有情的願力或悲心及智慧業力等續流穩固時,就能做出準確的預言,是不會失誤的。 / 釋性善




《廣論》說:「此等雖是思擇而修」的「此等」是指什麼?
2020 年 11 月 20 日
《廣論》中說:「此等雖是思擇而修。」所說的「此等」,是指前一行提到的「共中士所緣法類」,並不是指後面提到的止觀。… / 釋性華

圓教宗是以《法華》跟《涅槃經》為證,又寫「舍此二經,餘無此義」,是否矛盾?
2020 年 5 月 15 日
《法華經》提到聲聞能授記作佛,《涅槃經》說小乘律即是成佛的基礎一步,都清楚地說明聲聞會成佛,並且這些道即是成就佛道的支分,所以圓教宗取此二經來融通佛陀所說大小乘的戒律。 / 釋如行


父母把葷食主動夾到碗內,在恭敬父母與不殺的戒律間,應如何取捨?
2020 年 6 月 9 日
首先,很隨喜這位同學想要慈心護生,又想要令父母高興的用心!父母長輩是我們要恭敬取悅的對象,但並非不能婉轉啟白自己持戒的原則… / 釋性景

「正知見」、「正知」、「正見」、「正念」之間的關係及生起的次第是怎樣的?
2021 年 6 月 9 日
同一個法相名詞,在不同的語境下所指的內容或範圍,不盡相同,需要按照上下文義辨別。 / 釋法行

「教跟學完美的融合」是指造者不但具善知識功德也具弟子相嗎?
2020 年 4 月 28 日
善知識們無論任何時候,遇到自己的上師,都是無比的虔誠,而且從來不會忘記自己是弟子的身份。 / 釋性景


「南無梵天」「南無帝釋天」和三寶有何關係?
2020 年 4 月 29 日

如何改變自己的錯誤,去除我愛執?
2020 年 9 月 27 日

何謂「能映覆戒」?
2020 年 6 月 10 日

廣論以及其他經典中是否有講解思惟隨喜的勝利和不隨喜的過患?
2020 年 10 月 2 日

為何有用三學來說三藏的說法?
2020 年 11 月 9 日

假名宗破實法宗以「作戒體」為色法,應如何理解?
2020 年 5 月 17 日

主要以延續勞保年資的意樂加入職業工會投保,是否犯貪及妄語戒?
2020 年 11 月 8 日

《備覽》說「別請犯盜」是何意?
2020 年 11 月 10 日

《攝類學》「金瓶銅瓶二者有法,應當是從自己的別別直接近取因所生,因為金瓶是從金所生…」此論式是否不周遍?
2021 年 2 月 24 日

所破的我和名言的我有什麼不同?
2022 年 10 月 6 日

同類因與遍行因是三句型嗎?
2020 年 11 月 29 日

虛空是現在,還是常法?
2020 年 4 月 3 日

「嗡」字應當如何發音?
2020 年 4 月 22 日

為了訓練自己能寤寐瑜伽而在床上聽法入眠,是否有過失?
2020 年 9 月 27 日

受完五戒和菩薩戒還可以受八關齋戒嗎?
2020 年 4 月 22 日

研讀賢愚經公案時,超出想像之外,幾近神話,很難相信,不知該用什麼心態讀下去?
2020 年 9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