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律問答

《備覽》中的「便製疏」是書名還是「於是便寫註疏」?見師有錯,如何成立師無錯?
2020 年 11 月 22 日
「便製疏」一語,解為「於是便寫註疏」或解為書名,都不影響文義,可以兩存。見師有過,由心執取功德品故,亦不能為信心障難。 / 釋法行



《備覽》八戒裡沒有「預習發戒」和「歎功問相」,那我在受八戒前時,要準備這兩項嗎?
2020 年 5 月 6 日
《備覽》在闡述八戒的科判中,雖然沒有提到「預習發戒」,但是弘一大師在八戒章的第一支〈正納戒體〉的開頭,就提到:「受前應預習發戒及臨時開導等,皆同五戒,可以例知。」… / 釋如密

「事在無作」、「從用無作」,我們該以外境的作用還是內心的意樂來評斷善惡?
2020 年 5 月 29 日
善惡業不是以常人的概念判斷,一定要用聖人的眼光,所以首先必須善學經論,了解何爲善惡、要以如何的心態造作善業。 / 釋如行

師父在《備覧》中說:「這個正見是『正見我倒』」,與《廣論•業果》中所說的正見是一樣嗎?
2020 年 9 月 24 日
師父此處要解釋的正見,即是在《廣論•業果》中所說的正見。 / 釋如行


備覽持犯篇境想分別中第二節明有無,弘一大師依《資持記》中引律四重戒句法,除盜四句餘皆五句,與師父所說,心境相交涉當中,正立時應有八句,以殺戒而言,應如何思惟?
2020 年 4 月 6 日
因為疑是兩端,疑人也會疑非人,疑非人也會疑人,因此四種疑可攝作兩種疑。再加上四種想中… / 釋如法


如何理解〈本地分〉說「其差別者,謂云語業及意業」的意思?
2020 年 6 月 11 日

何謂「法」?
2020 年 4 月 18 日

於有暇身勸取心要,「心要」指的是?
2020 年 3 月 15 日

出家學戒為什麼是五年而不是三年或十年?
2020 年 9 月 29 日

「一與相違」是相違,還是不相違?
2021 年 2 月 27 日

應成論式:「瓶柱二者有法,應當是是無我,因為是有的緣故」的回答為何?
2021 年 2 月 9 日

所知等字面上沒有否定意涵的非遮,其所遮為何?其引出的非遮或成立法為何?
2020 年 11 月 5 日

《攝類學》色法分外色和內色兩種,該如何理解?
2020 年 5 月 16 日

「安忍」與「忍辱」在概念和實修上是否為包含與被包涵的關係?
2020 年 11 月 27 日

《備覧》「今略指宗體行相,令後進者,興建有託。」問題。
2020 年 5 月 5 日

四理是指什麼內涵?
2020 年 9 月 29 日

《普賢行願品》中,為何普賢菩薩可被稱為大聖?
2020 年 10 月 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