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問答

懇請解析《廣論》255頁:「如是煩惱及執相縛當須緩放,學處之索則當緊束……」
2020 年 3 月 15 日
此段的主旨是:如同前說有無所緣,要好好地區分,對於哪種束縛要鬆綁,也應善加分辨。
《廣論》255 頁倒數第 4 行說,對於煩惱的束縛,與執諸法為諦實行相的束縛,應該透過對治而鬆綁。因為這會讓我們久處生死…

犯根本罪之後懺悔還能獲得初地嗎?
2020 年 6 月 9 日
《菩薩地》中提到如果犯了菩薩戒根本墮,即使懺悔清淨,也無法在此生獲得初地;三十五佛懺中說戲者菩薩等三十五位初業行者,透過三十五佛懺而淨化所有罪障… / 釋性華


何謂對空性生起一念合理懷疑?
2020 年 10 月 27 日
關於《四百論》的這句話,可以參見賈曹傑大師所寫的《四百論釋善解心要論》(福智之聲出版社),第八淨治弟子品中,有下述的解釋… / 釋性景


在全廣209講裡,師父說到:「這個清淨需要兩個條件,第一個,教理上面要有圓滿的認識,然後這個教理還有驗證上面的、確定不疑的悟證的境界。」,「悟證的境界」指的是什麼境界呢?
2020 年 4 月 2 日
對照前後文,師父並沒有明指是哪個法類,但是作為清淨條件之一,師父說「教理上面要有圓滿的認識,然後這個教理還有驗證上面的、確定不疑的悟證的境界。」應該是指必須具備兩個特點… / 釋如密


下載了佛法相關的文件或是影片,刪掉時,會不會對我們的智慧有所虧損?應如何做較如法?
2020 年 4 月 1 日
以上問題請問如月格西後,如月格西回答説:「佛法相關的任何載體都跟紙本經書以及佛像畫卷一樣,都必須有恭敬謹慎的心態來面對。… / 釋性柏

「業」和「業道」怎麼區分?《廣論》下士道所講的「貪」和中士道講的「貪」有何不同?
2020 年 3 月 15 日
世親菩薩在《俱舍論》中說:「業謂思彼起,思即是意業,彼起身語業。」說「思」就是意業;由「思」所引起的是身、語業。「思」是一種心理狀態,使我們的心意去造作種種行為。比如看見歡喜的東西,心裡會歡喜,「思」…

阿賴耶識是無記?是戒體?
2020 年 7 月 1 日

依《廣論》修行當從何了知兩種根本?
2020 年 5 月 28 日

不學亦可開迷的原因是什麼?
2021 年 8 月 18 日

祈願法會仁波切撒的吉祥米可以拿嗎?
2020 年 9 月 22 日

四大種(地、水、火、風)是常法還是無常法?
2020 年 11 月 20 日

《攝類學》經部宗承許過去、未來是常法的相關疑問。
2020 年 8 月 2 日

《賽倉攝類學》所說的「前四種果」是指哪四種?
2020 年 11 月 18 日

色法的因是色法的直接因;色法的因則包含了直接因和間接因?
2022 年 10 月 12 日

請問經典對於「由鈍轉利」的修練方法。
2020 年 4 月 24 日

《賢愚經》大施抒海品阿難尊者侍奉佛的條件該如何理解?
2020 年 5 月 14 日

《攝類學》「心不相應行法」與一個性相「堪為心的對境」是否相同?
2020 年 7 月 3 日

《楞嚴經》是否是偽經?
2022 年 4 月 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