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問答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要生什麼心?與「應生無所住心」有何不同?
2020 年 7 月 3 日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指不應貪著諸法有諦實,應當生起證得諸法無諦實的心;「應生無所住心」是指應當生起證得諸法無諦實的心,所以兩句經文的內涵是相同的。 / 釋性華

請問非遮與無遮性相的主要差別。
2020 年 8 月 3 日
非遮與無遮的主要差別其實不在於非遮會引出餘法而無遮不會引出餘法,其主要差別在於,二者在遮破所遮之後,一者會引出成立法或非遮,而一者只會引出無遮。 / 釋如法

下載了佛法相關的文件或是影片,刪掉時,會不會對我們的智慧有所虧損?應如何做較如法?
2020 年 4 月 1 日
以上問題請問如月格西後,如月格西回答説:「佛法相關的任何載體都跟紙本經書以及佛像畫卷一樣,都必須有恭敬謹慎的心態來面對。… / 釋性柏


廣論第122頁第4行,此復若是殺者自殺有加行罪無究竟罪 以及第七行若起加行誤殺祠授無根本罪。究竟罪與根本罪二者有何不同?
2020 年 4 月 6 日
至尊宗喀巴大師在辨明十惡業中的殺生,要完成一個業道,需要具備事、意樂、加行、究竟四個條件。「無究竟罪」,藏文原文沒有「罪」這個字,意思是… / 釋性景

請問「煩惱」、「業」、「思業」、「思已業」彼此的關係以及如何理解?
2020 年 5 月 21 日
「煩惱」和「業」是相違的,因為「業」是思心所,「煩惱」是行心所當中的相應行心所。下士道所提及的事、意樂、加行、究竟,是要完成一個「業道」所需具備的條件。 / 釋性景

《因類學》「應當有不順宗,因為有異喻的緣故,應當如此。」的討論。
2020 年 6 月 24 日
他宗認為既然「結合不順法的真實成立語」存在,而這樣的真實成立語描述的是一個論式的正因必定不存在於該論式的不順宗,由此進一步推論不順宗應該也存在… / 釋性忠


《廣論》皈敬文殊,是否屬於深見智慧分?
2020 年 9 月 9 日
依照藏地翻譯三藏的規矩,經藏的開頭會敬禮一切諸佛菩薩,律藏的開頭會敬禮一切智智,論藏的開頭會敬禮至尊文殊。… / 釋性華

如何才能積聚修習止觀的資糧?
2020 年 10 月 30 日
要之,至尊文殊所說的三合引導:於上師本尊無別尊殷重祈禱,多門淨罪積資,研閱無垢經論,是一切時中積累證達止觀之因的扼要。 / 釋如法

何處可以獲得譯經院重新翻譯的「兜率眾神頌」?
2020 年 5 月 18 日
譯經院的譯師們曾經重新校訂中文本《兜率眾神頌》,希望能結合果芒僧院大善知識功德海大格西為僧俗傳授《兜率眾神頌》的開示而予以出版。當時曾配合解釋審訂,業以完成初校,然後來… / 釋如密


阿底峽尊者不捨密行的「密行」是什麼意思?
2020 年 10 月 6 日

廣論第122頁第4行,此復若是殺者自殺有加行罪無究竟罪 以及第七行若起加行誤殺祠授無根本罪。究竟罪與根本罪二者有何不同?
2020 年 4 月 6 日

「四黑法時,雖無現後明文,故亦當知是約後世」的解釋。
2020 年 4 月 22 日

涅槃是什麼意思?涅槃後的釋迦牟尼佛去哪裡了?
2020 年 11 月 1 日

請問小漫是只有人趣?還是只一趣呢?
2020 年 4 月 22 日

師父「從用無作」的開示,與前面釋疑如何相解?
2021 年 2 月 5 日

「事在無作」、「從用無作」,我們該以外境的作用還是內心的意樂來評斷善惡?
2020 年 5 月 29 日

《南山律》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其性相為何?為何用三界區別?
2020 年 5 月 20 日

詮說「聲音的無常」的聲音,是詮特法聲還是詮有法聲?
2020 年 11 月 21 日

「是該論式的順宗一定是該論式的所立法」的討論。
2020 年 6 月 18 日

世尊三轉法輪,以何次第開示、引導眾生?
2020 年 4 月 9 日

所作的性相是能生,還是所生?
2020 年 9 月 25 日

《普賢行願品》中,為何普賢菩薩可被稱為大聖?
2020 年 10 月 6 日

每日打坐一小時,一年或兩年,能否達到初禪近分定?
2020 年 9 月 21 日

是否要發心才能去極樂世界?
2021 年 2 月 6 日

《楞嚴經》是否是偽經?
2022 年 4 月 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