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律問答

「教由體立、體即教源」這兩句話要如何消文?
2020 年 4 月 11 日
南山一宗把整個佛的教法,是怎麼分析的,然後演繹歸納成這三宗的,把世尊所說的整個言教,從小到大,性、相、顯、密通通的含攝… / 釋如密

圓教宗是以《法華》跟《涅槃經》為證,又寫「舍此二經,餘無此義」,是否矛盾?
2020 年 5 月 15 日
《法華經》提到聲聞能授記作佛,《涅槃經》說小乘律即是成佛的基礎一步,都清楚地說明聲聞會成佛,並且這些道即是成就佛道的支分,所以圓教宗取此二經來融通佛陀所說大小乘的戒律。 / 釋如行

《備覽》中:「恆用攝生」是指「攝律儀戒」還是指「饒益有情戒」?
2020 年 11 月 22 日
師父28頁說:「這個餘聚是什麼呢?就是攝眾生戒、饒益有情戒」,這裡提到的「攝眾生戒」「饒益有情戒」,屬同名異譯。 / 釋法行


《備覽》八戒裡沒有「預習發戒」和「歎功問相」,那我在受八戒前時,要準備這兩項嗎?
2020 年 5 月 6 日
《備覽》在闡述八戒的科判中,雖然沒有提到「預習發戒」,但是弘一大師在八戒章的第一支〈正納戒體〉的開頭,就提到:「受前應預習發戒及臨時開導等,皆同五戒,可以例知。」… / 釋如密




「今解一時,非先後起」這裡指的作戒跟無作戒同時生起?還是作俱無作跟形俱無作同時生起?
2020 年 4 月 9 日
《業疏》云:「今解一時,非先後起。豈有作絕無作方生。由本登壇願心形限,即因成也。至後剎那,二戒俱滿。故云作時具無作是也。」 / 釋如行

若生起捨受是否還有無明?捨受所造的是何種業?
2020 年 5 月 28 日

「南無梵天」「南無帝釋天」和三寶有何關係?
2020 年 4 月 29 日

如何簡單了解所知障與煩惱障的意涵?
2020 年 8 月 6 日

「四黑法時,雖無現後明文,故亦當知是約後世」的解釋。
2020 年 4 月 22 日

是不是只要存在的東西,他們是三句型,便是同一體性?
2020 年 7 月 17 日

所作是成立聲音是常法的能遮破「法的體性」的正因或相違因?
2020 年 9 月 20 日

為什麼所知是常法?
2020 年 11 月 18 日

《攝類學》色法分外色和內色兩種,該如何理解?
2020 年 5 月 16 日

依法不依人與視師如佛有無矛盾?
2020 年 6 月 3 日

如何才能積聚修習止觀的資糧?
2020 年 10 月 30 日

受完五戒和菩薩戒還可以受八關齋戒嗎?
2020 年 4 月 22 日

觀過念怨和觀光念閒哪個比較沒過失?
2020 年 11 月 1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