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律問答


《南山律》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其性相為何?為何用三界區別?
2020 年 5 月 20 日
透過有漏業及煩惱增上受生的近取蘊,就是分段生死,也就是《廣論》在共中士道所說,為苦諦所攝的生死。 / 釋如行


《備覽》第86頁第8行,作法捨的五個條件中,第二個條件「相解者成」似乎已經包含了第四個條件,要如何區別其不同點?
2020 年 4 月 19 日
欲捨戒者要具有清淨戒體,是住自性。其次接受捨戒的對象需要一位出家人或者白衣、外道,必須能了解欲捨戒者所說的意思,這是所對人境,此處並未說已經和欲捨戒者相遇… / 釋如行




「事在無作」、「從用無作」,我們該以外境的作用還是內心的意樂來評斷善惡?
2020 年 5 月 29 日
善惡業不是以常人的概念判斷,一定要用聖人的眼光,所以首先必須善學經論,了解何爲善惡、要以如何的心態造作善業。 / 釋如行


如何區分功德丶福德及福報?
2020 年 4 月 9 日

軌範語淨中的對機和所說法清淨中的應機是同一個意思嗎?
2020 年 4 月 22 日

在中陰身看到佛菩薩時,如何確定是真的而不是幻覺?有可能看到幻覺的佛菩薩嗎?
2020 年 4 月 28 日

「南無梵天」「南無帝釋天」和三寶有何關係?
2020 年 4 月 29 日

應成論式:「瓶柱二者有法,應當是是無我,因為是有的緣故」的回答為何?
2021 年 2 月 9 日

有沒有同一類別的常法?
2020 年 9 月 24 日

學習攝類學時,如何清晰辨識討論實事「本身」或「範圍」?
2020 年 4 月 24 日

有符合既是體性ㄧ又是同一類別的常法例子嗎?
2021 年 6 月 20 日

《起信津梁》宗喀巴大師為何至各大寺院巡迴立宗?立宗、巡迴各是何義?
2020 年 6 月 4 日

請問如何理解師父所說的「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
2021 年 2 月 19 日

在極樂世界能修密法即生成佛嗎?
2020 年 11 月 5 日

在床上能否持咒或背誦思惟串習教典?
2020 年 4 月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