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問答

全廣216講,如何辨別「明辨取捨」與「挑毛病」?
2020 年 5 月 2 日
明辨取捨,就是當我們對於教典、對一個境,能夠清晰認識出,此時此刻經典所指出的煩惱行相是什麼。挑毛病的時候,會有一個現行,就是自己會生煩惱,應該有輕微的瞋心、不耐煩,或者覺得別人不殊勝。 / 真如

善知識應該放在皈依三寶中的什麼位置呢?
2020 年 4 月 24 日
應當視自己的善知識為三寶的總聚體,上師即是示道大師,其相續中的滅、道功德即是法寶,他是具有明了、解脫功德的聖者,所以也是僧寶。 / 釋如密

華嚴九心第一心孝子心,「如是亦應觀善知識容顏而行。」:是否理解為善知識的容顏已是淨相?身已是變化為佛的法身?
2020 年 4 月 6 日
在上師相應法中確實有將善知識身直接勝解為佛身的修法,但是華嚴經這句話直接所顯示的意思,即如廣論中所說… / 釋如法

三門清淨中所說法清淨的條件是什麼?
2020 年 9 月 19 日
不一定要具足三種條件,才是具有傳承的正法。例如師父所舉的《金剛經》和《楞嚴經》,並不是此處的所說法清淨,… / 釋性華

何謂對空性生起一念合理懷疑?
2020 年 10 月 27 日
關於《四百論》的這句話,可以參見賈曹傑大師所寫的《四百論釋善解心要論》(福智之聲出版社),第八淨治弟子品中,有下述的解釋… / 釋性景


《廣論》213頁「第二諸餘因果是此因果之理」的「此」指的是大悲嗎?
2020 年 3 月 15 日
「第二諸餘因果是此因果之理」一句中的「此」,是指大悲。
這句可以理解為七因果的另外六者,與大悲有因果關係的道理,也就是從「知母」到「悅意慈」四者是大悲的因,後二者「增上意樂」及「發心」是大悲的果。

廣論第122頁第4行,此復若是殺者自殺有加行罪無究竟罪 以及第七行若起加行誤殺祠授無根本罪。究竟罪與根本罪二者有何不同?
2020 年 4 月 6 日
至尊宗喀巴大師在辨明十惡業中的殺生,要完成一個業道,需要具備事、意樂、加行、究竟四個條件。「無究竟罪」,藏文原文沒有「罪」這個字,意思是… / 釋性景


《南山律》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其性相為何?為何用三界區別?
2020 年 5 月 20 日

若不受過午不食戒,是否就無法生起滅惡生善之心?
2020 年 11 月 1 日

如何消文解釋「雖廣開戶牖而軌度無差,雖剋定楷模而攝生斯盡」?
2021 年 8 月 6 日

法之與體,同異云何?
2020 年 9 月 26 日

楞嚴經「入流亡所」整句如何理解?
2020 年 4 月 18 日

攝類學P445,斷諍1為論式有過失,斷諍3為不遍,為何會有不同的回答?
2020 年 5 月 10 日

三界共有三十三個煩惱遍行的染法嗎?
2020 年 11 月 5 日

「無花果」、「無尾熊」是屬於非遮還是成立法?
2020 年 7 月 10 日

掘土、除草是惡業,請問掘土、除草的勝利面和過患面各是什麼?
2020 年 11 月 13 日

請問,唸經或唸佛號3、7、108遍,這些數字,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意涵?
2020 年 7 月 13 日

學因類學時,看到同學問的問題滿多角度的,為什麼我就生不出這樣的問題?
2020 年 4 月 11 日

供曼達文的「嗡啊吽」與「嗡 意當木 古如惹那曼遮那岡 尼雅達雅昧」的含意為何?
2020 年 11 月 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