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問答


為何《廣論》中士道只說明「苦諦、集諦」,沒有詳述「滅諦、道諦」?
2020 年 3 月 14 日
大師所著《廣論》中的三士夫教授,其中的下、中部分,嚴格地說,並非解說真正下士道與中士道,而是「共下士道」與「共中士道」。…

到底什麼是應機呢? 是從說法者來觀察,還是從學者,亦或是二者要同時成立?
2020 年 7 月 5 日
關於應機,一定是說法者與學者兩者相互因緣和合的結果。佛法講的是因果緣起,絕對不是單靠某一方因緣能成辦有情解脫的妙果。 / 釋性景

造業是下生感果。誦經迴向家人業病障消除,為何能讓他現生就感果?
2020 年 5 月 19 日
造業未必來生才能感果,有些業在今生就能感果,有些業是下一生能感果,有些業是下下生以後才能感果。 / 釋性華


發願要成為大乘人算是說大妄語嗎?
2020 年 11 月 9 日
師父在《廣論》手抄稿第7冊116頁說:「我們現在有很多人就犯了這個毛病,說:『啊,這個大乘,這個小的地方不計較啊!』錯了!」… / 釋性華




「羯磨」及「羯磨註」是經典的名字嗎?
2021 年 7 月 6 日

《事鈔》「宗體行相」如何解釋?
2020 年 5 月 7 日

「事在無作」、「從用無作」,我們該以外境的作用還是內心的意樂來評斷善惡?
2020 年 5 月 29 日

《備覽》中說:「識想受等通善惡行」是要說明什麼?
2021 年 7 月 8 日

因法無系屬的論式的因,為何不是不定因?
2020 年 11 月 5 日

構成紙張的紙纖維與紙張是否是因果關係,所以不是體性一?
2021 年 7 月 4 日

無山的平原是否要由分別識與無分別識相互運作才能證達?
2021 年 2 月 3 日

「瓶柱二者」與「與實事相違」是相係屬嗎?
2020 年 11 月 7 日

「安忍」與「忍辱」在概念和實修上是否為包含與被包涵的關係?
2020 年 11 月 27 日

在極樂世界能修密法即生成佛嗎?
2020 年 11 月 5 日

《備覧》「今略指宗體行相,令後進者,興建有託。」問題。
2020 年 5 月 5 日

《大般若經》「不起分別」與「無異分別」是什麼意思?差別在哪?
2020 年 6 月 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