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問答



《廣論》說「具教授」是由正遍知輾轉傳來。請問這裡的「正遍知」是指「釋迦世尊」嗎?
2020 年 3 月 15 日
就此期教法而言,導師釋迦能仁尊示現十二相成道,所以《廣論》所云「從正遍知輾轉傳來」的「正遍知」,必須是指導師釋迦能仁尊。這顯示了「道次第的教授」,在此期教法中,為大乘顯教的中轉法輪——即無相法輪,《大…


瓶子是世俗諦,瓶子上的空性是勝義諦。二者是體性一而反體異的關係。請法師說明二者是體性一的原因及判斷條件。
2020 年 4 月 9 日
不論常法或是實事,基本上會有兩種狀況,一種是是此法,所以與此法是體性一,比如,瓶子是實事,所以與實事是體性一,一種是是此法的特法(含支分)所以與此法體性一,比如,水果的香味,是水果的特法,所以與水果體性一、瓶嘴是構成瓶子的支分,所以與瓶子是體性一。 / 釋性說

般若經於卷四百四,第三十六頁中所述六神通波羅蜜多;卷四百六十五,第三十九頁所述五通;及卷四百六十七,第二頁、第七頁所述五通,有何差別?
2020 年 4 月 4 日
總體而言,六種神通都是在獲得靜慮之後,進一步生起的功德。但是六種神通各有不同的對境或不同的作用。分述如下… / 釋性華

到底什麼是應機呢? 是從說法者來觀察,還是從學者,亦或是二者要同時成立?
2020 年 7 月 5 日
關於應機,一定是說法者與學者兩者相互因緣和合的結果。佛法講的是因果緣起,絕對不是單靠某一方因緣能成辦有情解脫的妙果。 / 釋性景


請問「圓教宗」的名稱是道宣律祖自己安立的嗎?
2020 年 7 月 6 日
在道宣律祖的現存著作中,只有「圓教」的名稱,以及與圓教宗相對應的「實法宗」、「假名宗」的名稱,而「圓教宗」的名稱,最早見於靈芝律師的著作。 / 釋法行

如何才能積聚修習止觀的資糧?
2020 年 10 月 30 日
要之,至尊文殊所說的三合引導:於上師本尊無別尊殷重祈禱,多門淨罪積資,研閱無垢經論,是一切時中積累證達止觀之因的扼要。 / 釋如法


請問是否晚上不可以誦經、持咒、誦持佛號、拜佛、供香?
2020 年 4 月 11 日
佛經當中勸導讚嘆於晝夜六時中行持上述等善行。如《大悲芬陀利經》中說:「是咒章句,晝夜六時,叉手專意而讀誦之。」是知可以晝夜持咒。 / 釋如法

華嚴九心第一心孝子心,「如是亦應觀善知識容顏而行。」:是否理解為善知識的容顏已是淨相?身已是變化為佛的法身?
2020 年 4 月 6 日

聞慧及聞所成慧,思慧及思所成慧,修慧及修所成慧,有無這些概念?
2020 年 4 月 19 日

三緣就是三輪空?亦或是三緣是因,三輪空是果?
2020 年 5 月 6 日

《廣論》中「則許三種而為初要」是指哪三種?
2020 年 5 月 7 日

圓教宗是以《法華》跟《涅槃經》為證,又寫「舍此二經,餘無此義」,是否矛盾?
2020 年 5 月 15 日

不學亦可開迷的原因是什麼?
2021 年 8 月 18 日

「教由體立、體即教源」這兩句話要如何消文?
2020 年 4 月 11 日

《優婆塞戒》裡的「三齋月」指的是藏曆還是農曆?
2020 年 5 月 15 日

為什麼所知是常法?
2020 年 11 月 18 日

三界共有三十三個煩惱遍行的染法嗎?
2020 年 11 月 5 日

白雲的顏色以及上白下黃的顏色是根本色還是支分色?
2021 年 6 月 9 日

是不是只要存在的東西,他們是三句型,便是同一體性?
2020 年 7 月 17 日

在沒有得到真正傳承而開始持誦咒語會有問題嗎?望請法師釋疑!
2020 年 11 月 25 日

晚上是否能持誦《地藏經》?
2020 年 4 月 6 日

念佛的目的,是求往生還是成佛?
2021 年 4 月 28 日

二種悉地的意涵為何?
2020 年 7 月 1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