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問答

請問「煩惱」、「業」、「思業」、「思已業」彼此的關係以及如何理解?
2020 年 5 月 21 日
「煩惱」和「業」是相違的,因為「業」是思心所,「煩惱」是行心所當中的相應行心所。下士道所提及的事、意樂、加行、究竟,是要完成一個「業道」所需具備的條件。 / 釋性景


《攝類學》「金瓶銅瓶二者有法,應當是從自己的別別直接近取因所生,因為金瓶是從金所生…」此論式是否不周遍?
2021 年 2 月 24 日
此論式不周遍,為方便解釋而說,未可如言而取。 / 釋如法





觀過念怨和觀光念閒哪個比較沒過失?
2020 年 11 月 13 日
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努力的觀功念恩。當下的造業觀過念怨比觀光念閒更有過失,因為觀過念怨造的惡業比較大,來世會產生更大的痛苦。 / 釋性善

《備覽》第86頁第8行,作法捨的五個條件中,第二個條件「相解者成」似乎已經包含了第四個條件,要如何區別其不同點?
2020 年 4 月 19 日
欲捨戒者要具有清淨戒體,是住自性。其次接受捨戒的對象需要一位出家人或者白衣、外道,必須能了解欲捨戒者所說的意思,這是所對人境,此處並未說已經和欲捨戒者相遇… / 釋如行



佛經只有說不殺,但沒有要人吃素。所以吃葷並沒有犯戒,是這樣嗎?
2020 年 6 月 12 日
若單就別解脫戒而言,雖然沒有制定不能食一切肉,但其中仍有簡別人肉、豬肉、狗肉、蛇肉等多種肉類不應吃,也有一些開緣的情況… / 釋性景

「有學」和「無學」各是指哪些修行人?
2020 年 6 月 14 日

有沒有透過四力懺悔還是不能懺悔清淨的罪業?
2020 年 4 月 29 日

《廣論》在介紹「四白法」時,為什麼跟介紹「四黑法」的順序不同呢?
2020 年 3 月 14 日

心情不好,聽流行樂真的可以抒發煩惱嗎?
2020 年 5 月 13 日

若我遣人盜我已經投保巨額保險的東西,若被盜我就可獲得巨額賠償,不知我是否犯重?
2020 年 7 月 4 日

不學亦可開迷的原因是什麼?
2021 年 8 月 18 日

《備覽》中說:「識想受等通善惡行」是要說明什麼?
2021 年 7 月 8 日

《優婆塞戒》裡的「三齋月」指的是藏曆還是農曆?
2020 年 5 月 15 日

經是定學,律是戒學,論是慧學,那三藏與三學是同義、抑或是三句型呢?
2020 年 6 月 26 日

地水火風都是觸處,為什麼八塵質不攝為色香味觸四塵質即可?
2020 年 11 月 10 日

應成論式:「瓶柱二者有法,應當是是無我,因為是有的緣故」的回答為何?
2021 年 2 月 9 日

有符合既是體性ㄧ又是同一類別的常法例子嗎?
2021 年 6 月 20 日

《起信津梁》中的「善妙覺受共通三摩地」和「真實性之不共三摩地」意思為何?
2020 年 10 月 8 日

依之而生的係屬關係,如因果,是否即是體性異的關係?
2020 年 4 月 18 日

研讀賢愚經公案時,超出想像之外,幾近神話,很難相信,不知該用什麼心態讀下去?
2020 年 9 月 18 日

將老師唱誦的「六字大明咒」當成寶寶的搖籃曲是否恭敬?是否如法?
2020 年 5 月 2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