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慧及聞所成慧,思慧及思所成慧,修慧及修所成慧,有無這些概念?

  • Post category:廣論問答

問題敘述:

聞慧及聞所成慧,思慧及思所成慧,修慧及修所成慧,有無這些概念?各自的內涵及事例為何?《廣論》中說:「故所應修者,須先從他聞,由他力故而發定解。次乃自以聖教正理,如理思惟所聞諸義,由自力故而得决定,如是若由聞思决定。遠離疑惑,數數串習,是名為修。」這與上述六種慧有什麼關係?

解答法師:釋如法

法相上確實有聞慧等六種智慧。六種智慧的內涵也不一樣。

聞所成慧一定是聞慧,但聞慧不一定是聞所成慧。是三句。思慧與思所成慧、修慧與修所成慧的關係也是如此。

妙音笑大師所著的《聞思修建立》中說聞的體性:「新受持未曾聽聞過的三藏的詞義,以及忘掉之後了再熟習而精勤於課誦,隨其所應必需依於他類別」。事例方面,論中舉了「只是執持三藏的文詞。」至於聞所成慧,論中提到:「雖未由自力獲得思所成,然依於他,如善知識或教正量所生之擇法慧。唯解文句或解義之聞所成慧是其事相。」簡易的說,聞慧與聞所成慧的對境必須不是自力想出來的,要依著經典,善知識講說而了知的。聞慧最低下限只要達到聽到記住文詞就算是聞慧,聽到概略地了解文句、義涵,即一般說的聽懂了,那就達到了聞所成慧。另外,聞的最低下限,聽了之後要記得。因為至尊洛縋堅贊說:「心境未曾出生法,聞已執持於心中,此方稱之為聽聞。縱然耳聞不憶持,此則不能名聽聞。」至於聞慧、聞所成慧當中,是否要真的證達,則有不同的說法。有的祖師認為,聞慧或聞所成慧最多到達伺察意,知道該怎麼承許,但還不是證達;也有祖師認為聽聞時如果聽到證達其意涵了,那時證達的智慧也是聞慧及聞所成慧。

思慧是指對於所聽聞義以教理等而思擇的抉擇慧。而思所成慧則必須達到伺察意及定解的量的程度。對於同樣的內容,有人在聞所成慧時所達到程度,與有些人的思所成慧所達到的程度是一樣的。聞跟思最大的一個差異點,嚴格來說不在於理解的程度,而是是依他力還是依自力。

修的體性,在論中說:「於聞思之義,以量斷除增益,而於所定解義隨其所應以止住觀察之門令意於此意涵不散餘處,趣向於內,加諸此義,而令於意中嫻熟。於所緣專一境性之止住修及於菩提心觀察修是其事相。」在這樣的基礎上加上擇法慧就是修慧的體性。簡單來說,從思所成慧證達所聞思慧的第二剎那開始,繼續專一地串習的智慧,就算是修慧。但是修所成慧一定要得到奢摩他,在奢摩他中的思擇慧才能是修所成慧。

《廣論》這段文,就是在解說以上六種慧的進程,但細緻的對應點,可以依據上述《聞思修建立》的內涵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