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問答


廣論第122頁第4行,此復若是殺者自殺有加行罪無究竟罪 以及第七行若起加行誤殺祠授無根本罪。究竟罪與根本罪二者有何不同?
2020 年 4 月 6 日
至尊宗喀巴大師在辨明十惡業中的殺生,要完成一個業道,需要具備事、意樂、加行、究竟四個條件。「無究竟罪」,藏文原文沒有「罪」這個字,意思是… / 釋性景

肉食應不應該飯前供養?
2020 年 4 月 18 日
在律典《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十中提到,在佛世時王舍城有一位長者,聽說供養僧眾能夠得到財富的果報,就去市場上買淨肉回家,煮成肉粥,供養來行乞食的比丘眾… / 釋性景

請問「煩惱」、「業」、「思業」、「思已業」彼此的關係以及如何理解?
2020 年 5 月 21 日
「煩惱」和「業」是相違的,因為「業」是思心所,「煩惱」是行心所當中的相應行心所。下士道所提及的事、意樂、加行、究竟,是要完成一個「業道」所需具備的條件。 / 釋性景


「現量」、「比量」、「非量」的區別?
2020 年 6 月 26 日
量是一種心識,在此之上要具足兩個條件:1. 它必需證達某個事物;2. 這樣的證達必需是新證達的,而不是之前就已經證達過的… / 釋如法


是瓶柱二者的話,遍是常法與實事二者 。如果將瓶柱二者改成兔子角結論一樣嗎?
2020 年 7 月 17 日
是瓶柱的話,與是兔子角的話,都遍是常法實事二者。是瓶柱的話,與是兔子角的話,都遍是常法實事二者。 / 釋如法

《事鈔》「宗體行相」如何解釋?
2020 年 5 月 7 日
《事鈔》這句所說的宗體行相,即是「宗」、「體」、「行」、「相」四者,也是「法」、「體」、「行」、「相」四者。在弘一大師的《扶桑集釋》中說:「今『宗體行相』,猶曰『法體行相』也。」… / 釋如行

往生增上生道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差別為何?
2020 年 8 月 5 日
往生極樂世界本身就屬於往生增上生道。像極樂世界這般,凡夫能夠往生的淨土,是極其特殊的淨土,一般的淨土只有聖者能夠往生。凡夫往生了極樂世界之後,依舊還是凡夫,但是其身卻不為輪迴所攝,這正是往生極樂世界極為特殊之處,與一般的增上生不一樣…… / 釋如法

善知識應該放在皈依三寶中的什麼位置呢?
2020 年 4 月 24 日
應當視自己的善知識為三寶的總聚體,上師即是示道大師,其相續中的滅、道功德即是法寶,他是具有明了、解脫功德的聖者,所以也是僧寶。 / 釋如密

心經中說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色是實事、是無常法,而空是常法,為什麼是實事的東西又是非實事呢?
2020 年 4 月 1 日
依據應成派的解釋,這裡所說的空,是指自性空。色即是空,意指色法本身就是自性空的,空即是色,意指這個自性空的事物就是色法。… / 釋如法

為了現世安樂所造的業就是不善業嗎?
2020 年 9 月 10 日

當下發生的只跟過去有關係嗎?現在所做不能影響現在嗎?
2021 年 1 月 31 日

「若不執為尊,百世生犬中」,為何是狗而不是「牛、馬、豬…等」?
2020 年 4 月 24 日

廣論第122頁第4行,此復若是殺者自殺有加行罪無究竟罪 以及第七行若起加行誤殺祠授無根本罪。究竟罪與根本罪二者有何不同?
2020 年 4 月 6 日

請問「此難受作不專戒名」應如何理解?
2020 年 11 月 11 日

圓教宗是以《法華》跟《涅槃經》為證,又寫「舍此二經,餘無此義」,是否矛盾?
2020 年 5 月 15 日

「如牛二角」及「二教」是指「作與無作」還是「作俱與形俱」?
2020 年 11 月 11 日

依《廣論》修行當從何了知兩種根本?
2020 年 5 月 28 日

所破的我和名言的我有什麼不同?
2022 年 10 月 6 日

六度、四攝、戒體、習氣、種子、四諦等各是什麼法?
2021 年 8 月 6 日

如果「聲音無常」是一種概念,為何說聲音無常是無常法?
2020 年 11 月 1 日

大悲心和菩提心的所緣是無邊的有情和一切的有情,是不是一切有情的含蓋面比無邊有情來的大?
2020 年 4 月 9 日

輪迴是否沒有結束的一天?
2020 年 11 月 6 日

施主提供法師飲食,用餐後,居士自行取用剩下的食物,這是否算侵犯僧物?
2020 年 5 月 14 日

「聽話」與「希求」應如何抉擇?何時該聽話,何時該希求?
2020 年 6 月 24 日

民間的道術是經典所說的神通嗎?
2022 年 4 月 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