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是不是太功利主義了?

  • Post category:廣論問答

問題敘述:

師父手抄稿第三冊第86頁第七行:「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請問這樣是不是太功利主義了?

解答法師:釋如法

佛菩薩來到人間,所求的不是個人的一己利,而是想將自己所證悟的離苦得樂之道,送給受著苦難的眾生。但是一個好的禮物,未必因為它本身是好的,就容易送得出去。這也就是佛陀為何剛成道時四十九天內不欲說法的原因。為了將這個大禮送給人們,佛菩薩還得以許多方便,應著不同所化的欲樂,隨順大家的機,漸次引導入佛道。《法華經》中,方便品、信解品、化城喻品再再宣說了佛陀為了引導我們到最究竟的佛位,如何因應所化的根器,用種種欲鉤牽。諸如大富長者為了讓自己多年失散,成為乞丐兒子能夠承接家業,統令其操僕人之事,使其漸次習慣;又如商主為令遠行退心的商人,能再繼續走下去,因而變出化城令眾商人休息;又如長者父親,為了讓遊戲而不肯出火宅的孩子能出火宅,而告訴他們外頭有種種好玩的羊車、鹿車、牛車。佛陀菩薩祖師為了讓我們能夠趣入佛道,可謂用盡善巧方便。如果是以我們凡夫一般的心,想著先順著別人,最後再達到我們自利的結果,並非懷著真實利他之心而為,那確實是一種功利的想法。但是如果我們知道,佛菩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與處境,或者說我們在幫助別人時,真的懷著純正的利他意樂,那麼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恰恰成為大悲心與利他心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