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觀察的人尋求知識的軌理,最初如何用正量和伺察意,以及共許來確定善知識?

  • Post category:廣論問答

問題敘述:

法師您好,想請教幾個問題:

在廣海明月第232講中提到賈曹傑尊者的回答:「我這裡所說的是具有觀察的人尋求知識的軌理,他在最初的時候,用正量曉達粗分的義理,並且以伺察意了知其些許細分功德,然後又詢問他人,並且透過共許,也能得知那一部分。」

  1. 若能「用正量曉達粗分的義理」,前面是否有需要以伺察意觀察粗分義理,才能以正量曉達,理解的修習次第是這樣嗎?如果不具備以伺察意觀察粗分意理的基礎,是否就無法如理抉擇善知識,有走偏的危險?
  2. 伺察意是聞所成慧的階段對嗎?如果沒有聽聞到正確的理路,是否就沒有機會產生正確的伺察意?所以凡夫必須依靠環境,那如何種因?能夠讓自己在最初遇到正確的人、聽聞到正確的內涵?
  3. 後面提到透過共許,才能得知那一部分,平常的研討也是共許的一種嗎?共許需要跟多少人請教才算?名言共許是否是透過思惟的業來安立,量該如何才足夠?

解答法師:釋性善

回答1:

「用正量曉達粗分的義理」前,也有要先用伺察意先通曉粗分的義理的部份,如果用的正量是比量而不是現量,次第即是先生起伺察意,進而生起比量。

按照《妙音笑心類學》解釋,未證得某法前先以文字的義共相對某法形成良好的理解,此時出現了伺察意和聞所成慧,其後自己思維某法的內涵獲得決定時,出現了比量和思所成慧。所以如果不先聽聞是沒法生起伺察意以及其後當生的比量。須先廣大聽聞有清楚的認識才不會有走偏的危險,廣大聽聞是第一步。

又學佛開頭之時,如師父說猶如嬰兒沒有慧力辨別母乳堪不堪食用,所以關鍵在於:以前有無善業感得良好的師長善友乃至環境,讓眼前引導自己的上師能把正確美好的正法給與自己。

回答2:

伺察意是聞所成慧的階段,其正因必須是正確的聽聞,才會形成正確的結果–以文字義共相形成良好理解。

遇到善知識的因如何種呢?應該像《廣論》41頁提到:應了知如前所說勝利過患,數數思維,於其多生未能如法依止諸罪,應由至心而悔,多發防護之心,自應勵備法器諸法,數思圓滿德相知識,積集資糧,廣發大願,為如是師乃至未證菩提以來攝受之因。

如此行持,定能遇到圓滿德相的善知識,聽到正確的內涵。

回答3:

所謂共許,應沒法用人數來算。此處應如師父說的,先觀察說者的悲心智慧如何,功德越高的話,他稱讚承許就十分可信。比如一個經過努力成為廚藝高手的好朋友,他認真推薦自己學習的食譜,應該很值得信賴,透過這樣的共許來尋找善知識,自會穩當。

尋找一條正確的路走下去,是所有生命的夢想,非常高興今天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