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經論問答

依法不依人與視師如佛有無矛盾?
2020 年 6 月 3 日
視師如佛,是針對一位欲求解脫者,在修行之初,先必須尋找具備條件的上師,依止為自己的上師。之後在修行的初中後,都必須依靠上師的指導依之修持。此時修行者是否能接受上師的指導,則依靠自己對上師的信心,所以才需要修視師如佛。 / 釋性理



學因類學時,看到同學問的問題滿多角度的,為什麼我就生不出這樣的問題?
2020 年 4 月 11 日
學習初始,難免會不知道如何深入,不知道要問什麼。正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要請問什麼,所以經典中菩薩常常代眾生請問佛陀… / 釋如密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要生什麼心?與「應生無所住心」有何不同?
2020 年 7 月 3 日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指不應貪著諸法有諦實,應當生起證得諸法無諦實的心;「應生無所住心」是指應當生起證得諸法無諦實的心,所以兩句經文的內涵是相同的。 / 釋性華

如何才能積聚修習止觀的資糧?
2020 年 10 月 30 日
要之,至尊文殊所說的三合引導:於上師本尊無別尊殷重祈禱,多門淨罪積資,研閱無垢經論,是一切時中積累證達止觀之因的扼要。 / 釋如法


為何誦唸某些佛號的功德會超越誦唸釋迦牟尼佛名號的功德?
2020 年 7 月 9 日
每一尊佛的功德雖然相同,但是由於因此時所發的願不同,以致於每一尊佛成佛時,顯現出來的利生事業也會有所差別。 / 釋如法


「教跟學完美的融合」是指造者不但具善知識功德也具弟子相嗎?
2020 年 4 月 28 日

請問四家合註出版的進度。
2020 年 8 月 4 日

師父說的「好的人」及「壞的人」是什麼意思?
2021 年 6 月 2 日

善知識應該放在皈依三寶中的什麼位置呢?
2020 年 4 月 24 日

請問「此難受作不專戒名」應如何理解?
2020 年 11 月 11 日

「今解一時,非先後起」這裡指的作戒跟無作戒同時生起?還是作俱無作跟形俱無作同時生起?
2020 年 4 月 9 日

戒是警意之緣,但是四緣中的哪幾個?
2021 年 2 月 13 日

請問「圓教宗」的名稱是道宣律祖自己安立的嗎?
2020 年 7 月 6 日

攝類學中提到的「事例」和「事相」有何不同?
2021 年 2 月 27 日

自證與證他是同一體性嗎?
2022 年 10 月 12 日

非遮會引出餘法非遮與成立法其中一者,為何沒有包含無遮?
2020 年 7 月 8 日

所聞是成立聲音是常法的不共不定因嗎?
2020 年 5 月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