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經論問答

觀過念怨和觀光念閒哪個比較沒過失?
					
			2020 年 11 月 13 日		
				
				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努力的觀功念恩。當下的造業觀過念怨比觀光念閒更有過失,因為觀過念怨造的惡業比較大,來世會產生更大的痛苦。 / 釋性善



依法不依人與視師如佛有無矛盾?
					
			2020 年 6 月 3 日		
				
				視師如佛,是針對一位欲求解脫者,在修行之初,先必須尋找具備條件的上師,依止為自己的上師。之後在修行的初中後,都必須依靠上師的指導依之修持。此時修行者是否能接受上師的指導,則依靠自己對上師的信心,所以才需要修視師如佛。 / 釋性理

三十五佛懺「過去未來現在佛」,為何不是按照時間順序稱「過去現在未來佛」?
					
			2020 年 5 月 9 日		
				
				不同的順序,各有不同的意涵。若說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是依時序易可了解。若而過去、未來、現在… / 釋如法




曾聽說過:佛陀慈悲和智慧圓滿增長。請問:既已圓滿,為何還會增長呢?
					
			2020 年 4 月 28 日		
				
				佛陀心中的大慈大悲,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種智都是佛陀的智慧法身,已經圓滿,不會增長。如世親菩薩的《經莊嚴論釋》說:「差別者,謂於諸佛法身,以彼等無差別生也。」 / 釋如行

師子賢論師小時候是獅子餵養長大的嗎?
					
			2020 年 6 月 18 日		
				
				
當下發生的只跟過去有關係嗎?現在所做不能影響現在嗎?
					
			2021 年 1 月 31 日		
				
				
恭敬的內涵,及其質量次第為何?
					
			2020 年 9 月 28 日		
				
				
請問《廣論》67頁所說的「正受非律儀非非律儀所攝淨戒律儀」是什麼?
					
			2020 年 3 月 15 日		
				
				
《優婆塞戒》裡的「三齋月」指的是藏曆還是農曆?
					
			2020 年 5 月 15 日		
				
				
「正知見」、「正知」、「正見」、「正念」之間的關係及生起的次第是怎樣的?
					
			2021 年 6 月 9 日		
				
				
「今解一時,非先後起」這裡指的作戒跟無作戒同時生起?還是作俱無作跟形俱無作同時生起?
					
			2020 年 4 月 9 日		
				
				
《備覽》中:「恆用攝生」是指「攝律儀戒」還是指「饒益有情戒」?
					
			2020 年 11 月 22 日		
				
				
《賽倉攝類學》所說的「前四種果」是指哪四種?
					
			2020 年 11 月 18 日		
				
				
自證與證他是同一體性嗎?
					
			2022 年 10 月 12 日		
				
				
攝類學第九章相違單元中的論式可立為:「在鳳山寺的僧團」與「在湖山的僧團嗎」?
					
			2020 年 5 月 5 日		
				
				
色法的因是色法的直接因;色法的因則包含了直接因和間接因?
					
			2022 年 10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