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經論問答

有情,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的意思為何?
2020 年 11 月 28 日
這些都是與補特伽羅義涵相仿的詞,只是以不同的角度詮說,因此經當中提到補特伽羅的時候,多會將這些詞並列。 / 釋如法




如何才能積聚修習止觀的資糧?
2020 年 10 月 30 日
要之,至尊文殊所說的三合引導:於上師本尊無別尊殷重祈禱,多門淨罪積資,研閱無垢經論,是一切時中積累證達止觀之因的扼要。 / 釋如法



一邊做事一邊聽老師的讚頌會不會不恭敬?
2020 年 7 月 9 日
師父視讚頌為法寶,所以對於志求佛道的佛弟子而言,聽讚頌等同聽法。如果能依著《廣論》的聽聞軌理來聽讚頌,就能在心中得到如理聽聞的利益,我們多努力一分,就能多受用一分。 / 釋如吉

父母把葷食主動夾到碗內,在恭敬父母與不殺的戒律間,應如何取捨?
2020 年 6 月 9 日
首先,很隨喜這位同學想要慈心護生,又想要令父母高興的用心!父母長輩是我們要恭敬取悅的對象,但並非不能婉轉啟白自己持戒的原則… / 釋性景

「未請不應說」,為什麼師父會為我宣說呢?
2020 年 4 月 18 日

犯根本罪之後懺悔還能獲得初地嗎?
2020 年 6 月 9 日

如何克服我們在大乘成佛路上,必須面對種種捨血肉身命的畏懼感?
2021 年 2 月 4 日

師長是佛,法身遍一切處,所以師長未曾離開我們,但為何祖師們還尋找師長?
2020 年 10 月 2 日

如何理解「盡形不盜者,已施法界有情之財」、「不盜不妄取即是施財」?
2021 年 10 月 27 日

若不受過午不食戒,是否就無法生起滅惡生善之心?
2020 年 11 月 1 日

不學亦可開迷的原因是什麼?
2021 年 8 月 18 日

假名宗破實法宗以「作戒體」為色法,應如何理解?
2020 年 5 月 17 日

大悲心和菩提心的所緣是無邊的有情和一切的有情,是不是一切有情的含蓋面比無邊有情來的大?
2020 年 4 月 9 日

名相與性相到底是不是相互周遍?
2020 年 7 月 11 日

「無花果」、「無尾熊」是屬於非遮還是成立法?
2020 年 7 月 10 日

經是定學,律是戒學,論是慧學,那三藏與三學是同義、抑或是三句型呢?
2020 年 6 月 2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