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問答

《廣論》「除前所說二學處外諸餘學處」,「二學處」與「諸餘學處」各是指什麼?
2020 年 7 月 4 日
從廣論第235頁起一共提到了六個學處,若將「增長所故,修學六次發心」分成兩個學處,則成七個學處。這七者分別為… / 釋如法




《廣論》第213頁「悅意慈」與「與樂慈」的討論。
2020 年 8 月 3 日
修菩提心的七因果中「悅意慈」和「與樂慈」兩者是不一樣的內心狀態。「悅意慈」是《廣論》中「慈從報恩」和「大悲從慈」的「慈」… / 釋性柏

華嚴九心第一心孝子心,「如是亦應觀善知識容顏而行。」,應當如何解析依法不依人?
2020 年 4 月 6 日
師父在廣論開示中,明晰地解答了這個問題。「我們裡面告訴我們四依,依法不依人,我們說這個依法不依人,你為什麼這個地方要看他的面孔,然後這樣去做?這個正是… / 釋如法



若生起捨受是否還有無明?捨受所造的是何種業?
2020 年 5 月 28 日
捨受的意思是對境不生起想遠離也不生起不想遠離的感受。這種感受在三界有情的心續中都會產生,所以不代表有捨受的有情就沒有無明。 / 釋性展

請問「此難受作不專戒名」應如何理解?
2020 年 11 月 11 日

不學亦可開迷的原因是什麼?
2021 年 8 月 18 日

圓教宗是以《法華》跟《涅槃經》為證,又寫「舍此二經,餘無此義」,是否矛盾?
2020 年 5 月 15 日

「事在無作」、「從用無作」,我們該以外境的作用還是內心的意樂來評斷善惡?
2020 年 5 月 29 日

業果是略隱蔽分還是極隱蔽分?
2021 年 10 月 27 日

經是定學,律是戒學,論是慧學,那三藏與三學是同義、抑或是三句型呢?
2020 年 6 月 26 日

無明證之為煩惱的量證之為愚癡的量證之為有的量證之為無實事的量是否存在?
2020 年 9 月 30 日

為何聲音不是成立聲音是無常的事因無係屬而不成立的抉擇詞?
2020 年 7 月 1 日

父親往生後一直憂傷,學佛那麼久依舊如此,是否是學錯?
2020 年 11 月 14 日

在極樂世界能修密法即生成佛嗎?
2020 年 11 月 5 日


在床上能否持咒或背誦思惟串習教典?
2020 年 4 月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