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問答

「該因為該所立法的因,因此雖然有周遍,卻不相係屬」。為什麼不相係屬?
2020 年 4 月 9 日
相係屬只有兩種,第一種是同一體性的係屬。該例是因果關係,因此不是同一體性,所以就不是同一體性的係屬… / 釋如法


華嚴九心第一心孝子心,「如是亦應觀善知識容顏而行。」,應當如何解析依法不依人?
2020 年 4 月 6 日
師父在廣論開示中,明晰地解答了這個問題。「我們裡面告訴我們四依,依法不依人,我們說這個依法不依人,你為什麼這個地方要看他的面孔,然後這樣去做?這個正是… / 釋如法

瓶子是世俗諦,瓶子上的空性是勝義諦。二者是體性一而反體異的關係。請法師說明二者是體性一的原因及判斷條件。
2020 年 4 月 9 日
不論常法或是實事,基本上會有兩種狀況,一種是是此法,所以與此法是體性一,比如,瓶子是實事,所以與實事是體性一,一種是是此法的特法(含支分)所以與此法體性一,比如,水果的香味,是水果的特法,所以與水果體性一、瓶嘴是構成瓶子的支分,所以與瓶子是體性一。 / 釋性說

請問大菩提心跟大悲心的差別是什麼?
2020 年 3 月 15 日
對於大乘來說,大悲心是菩提心的因,透過先生起大悲心,才能夠生起菩提心。
在《廣論》的科判中提到,開示大乘道之根本即是大悲,諸餘因果是此因果道理,意思就是:能生起大乘道的關鍵是大悲心,知母、念恩、報恩是大…

南山將假名宗與實法宗判為小乘,圓教宗歸為大乘,依據為何?
2020 年 11 月 16 日
三宗由見不同故對戒體判定不同,但判三宗是小乘或大乘,並不是依各自見解而判定,是說這些見解是源於大乘教法還是小乘教法。 / 釋法行


為何聲音不是成立聲音是無常的事因無係屬而不成立的抉擇詞?
2020 年 7 月 1 日
聲音雖然與聲音沒有係屬,但是構成聲音是成立聲音是無常的不成立抉擇詞的原因,卻不是因為聲音與聲音沒有係屬,而是聲音與聲音並非相異。 / 釋性說

為什麼執有見如須彌山大不怕,執空如芥子一點點就完了?
2020 年 5 月 31 日
執有見是指執諸法諦實有,執諸法諦實有,最大的過患是不能解脫生死。執空見,是錯誤地執取諸法都不存在的斷見… / 釋如法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要生什麼心?與「應生無所住心」有何不同?
2020 年 7 月 3 日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指不應貪著諸法有諦實,應當生起證得諸法無諦實的心;「應生無所住心」是指應當生起證得諸法無諦實的心,所以兩句經文的內涵是相同的。 / 釋性華


聞思修中的修是否專指座上修?證正法是指三學嗎?三學與座上修,及與修中間是幾句型?
2020 年 4 月 19 日
如月格西開示:座上以修為主,當所緣較弱時而輔以思惟,聞是座下所為。 / 釋如法

廣海明月231中師父說:「我們要想修學的時候,必定有一個特質」,這個特質是什麼?
2021 年 2 月 5 日

恭敬的內涵,及其質量次第為何?
2020 年 9 月 28 日

「人苦者,謂飢渴寒熱不可意觸、追求勞苦,復有生老病死等七。」請問此段意思為何?
2020 年 8 月 6 日

「若不執為尊,百世生犬中」,為何是狗而不是「牛、馬、豬…等」?
2020 年 4 月 24 日

請問小漫是只有人趣?還是只一趣呢?
2020 年 4 月 22 日

若我遣人盜我已經投保巨額保險的東西,若被盜我就可獲得巨額賠償,不知我是否犯重?
2020 年 7 月 4 日

依《廣論》修行當從何了知兩種根本?
2020 年 5 月 28 日

《備覽》說「別請犯盜」是何意?
2020 年 11 月 10 日

《攝類學》:「瓶子等所有色處」。請問瓶子是色處嗎?
2020 年 5 月 27 日

自證與證他是同一體性嗎?
2022 年 10 月 12 日

同樣是實事,如何分判是遮破法還是成立法?
2020 年 7 月 13 日

虛空是現在,還是常法?
2020 年 4 月 3 日

佛台供物在撤下來之前,是否需要念誦儀軌?
2020 年 4 月 29 日

在包裝、紙箱上寫「仏」代表佛字,該包裝用完後,是否可以作一般垃圾處理?
2020 年 11 月 17 日

為何有些經典說佛見有情富盛不生歡喜,有的經典卻說見他富樂心生歡喜?
2021 年 8 月 18 日

供曼達文的「嗡啊吽」與「嗡 意當木 古如惹那曼遮那岡 尼雅達雅昧」的含意為何?
2020 年 11 月 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