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問答


一邊做事一邊聽老師的讚頌會不會不恭敬?
2020 年 7 月 9 日
師父視讚頌為法寶,所以對於志求佛道的佛弟子而言,聽讚頌等同聽法。如果能依著《廣論》的聽聞軌理來聽讚頌,就能在心中得到如理聽聞的利益,我們多努力一分,就能多受用一分。 / 釋如吉

「業」和「業道」怎麼區分?《廣論》下士道所講的「貪」和中士道講的「貪」有何不同?
2020 年 3 月 15 日
世親菩薩在《俱舍論》中說:「業謂思彼起,思即是意業,彼起身語業。」說「思」就是意業;由「思」所引起的是身、語業。「思」是一種心理狀態,使我們的心意去造作種種行為。比如看見歡喜的東西,心裡會歡喜,「思」…

「教跟學完美的融合」是指造者不但具善知識功德也具弟子相嗎?
2020 年 4 月 28 日
善知識們無論任何時候,遇到自己的上師,都是無比的虔誠,而且從來不會忘記自己是弟子的身份。 / 釋性景


「具力業門」中的「師長」是專指佛門中的善知識,還是也包含世間學校裡的老師?
2020 年 6 月 6 日
其中提到我們自己的師長因為有以正法訓誨之恩,所以是福田力大者。所以這裡是提到佛法上的善知識,不是指世間的老師。但是世間的老師可以含攝在「似尊」當中,所以也應該恭敬承事。 / 釋如行



請問師父在《廣論》9A講「老比丘證果」公案,是為了闡述什麼理路呢?
2020 年 3 月 14 日
末學很贊同你所揣摩的師父意趣。
師父在此處舉出老比丘證得四果的這個公案,開示了:如果對於說法師抱著無比的敬信心、對自身生起深切的病者想,並依著其所說的正法修持的話,那麼就算說法師實質上並非那麼清淨,聞者…


廣海明月231中師父說:「我們要想修學的時候,必定有一個特質」,這個特質是什麼?
2021 年 2 月 5 日
師父這句話講了學習佛法的心要,就是發現生命有很大的問題,並認真了解如何解決問題——佛說的「苦應知,集應斷」的內涵。 / 釋性善

心所、心王是什麼?有沒有比較容易理解的方法?
2020 年 3 月 15 日
比如一個領隊,帶一群登山隊一起攀爬聖母峰,領隊負責帶隊,完成攻頂的目標,團員則各司其職,所謂偵望、開路、器材、飲食、醫療等等,透過互相合作,最後完美登頂,一覽眾山小。…

師父沒有宣講奢摩他和毘婆舍那是什麼原因?
2020 年 6 月 13 日

「具力業門」中的「師長」是專指佛門中的善知識,還是也包含世間學校裡的老師?
2020 年 6 月 6 日

經典裡,「分」字如何解釋?
2020 年 5 月 11 日

法寶為皈依處,十不善法的對治法為皈依境。請問皈依處和皈依境的區別和定義是甚麼?
2020 年 7 月 31 日

《事鈔》中說:「或畜貓狗,專擬殺鼠,是惡律儀。」所以是否不可以養流浪貓狗?
2020 年 7 月 31 日

師父「從用無作」的開示,與前面釋疑如何相解?
2021 年 2 月 5 日

「四心三性」一句為何是顯示非心?
2020 年 6 月 14 日

假名宗破實法宗以「作戒體」為色法,應如何理解?
2020 年 5 月 17 日

《因類學》「應當有不順宗,因為有異喻的緣故,應當如此。」的討論。
2020 年 6 月 24 日

《攝類學》「金瓶銅瓶二者有法,應當是從自己的別別直接近取因所生,因為金瓶是從金所生…」此論式是否不周遍?
2021 年 2 月 24 日

心經中說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色是實事、是無常法,而空是常法,為什麼是實事的東西又是非實事呢?
2020 年 4 月 1 日

因法無系屬的論式的因,為何不是不定因?
2020 年 11 月 5 日

有情,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的意思為何?
2020 年 11 月 28 日

《楞嚴經》中「入流亡所」的「流」是指什麼?
2020 年 9 月 19 日

大悲心如何能生菩提心?
2020 年 5 月 17 日

在極樂世界能修密法即生成佛嗎?
2020 年 11 月 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