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問答

請問,唸經或唸佛號3、7、108遍,這些數字,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意涵?
2020 年 7 月 13 日
誦念三次是表示慎重。有上師曾說過,誦唸七次,其意涵為親近本尊至少要誦七次… / 釋如法

於身語業分為有表無表,故二種業具說為思。請問如何理解有表與無表這二個詞彙?
2020 年 4 月 11 日
婆沙師認為身業及語業是色法,分為有表色及無表色兩種;世親論師則認為身業及語業不是色法,而是與身體動作及語言同時運行的思心所… / 釋性華

認識「無限生命」屬於什麼見?它屬於斷見或常見嗎?該怎麼理解「無限生命」這個概念?
2020 年 11 月 24 日
“了解生命是無限的見解”是清淨,中道的見解,既非斷見亦非常見,在妙音笑大師所著的《宗義寶鬘》說是共通的正見。 / 釋性善

如何修隨喜功德?隨喜時只看他人行為不管意樂,會有不好的果報嗎?
2020 年 5 月 31 日
建議您可以多思維修隨喜的好處。判斷一件事情是否為善業、惡業,的確必須要觀待其意樂是否為善或為惡。我們凡夫無法精確地判斷他人的意樂為何,只能檢查自己的意樂… / 釋性宣

「正知見」、「正知」、「正見」、「正念」之間的關係及生起的次第是怎樣的?
2021 年 6 月 9 日
同一個法相名詞,在不同的語境下所指的內容或範圍,不盡相同,需要按照上下文義辨別。 / 釋法行

華嚴九心第一心孝子心,「如是亦應觀善知識容顏而行。」:是否理解為善知識的容顏已是淨相?身已是變化為佛的法身?
2020 年 4 月 6 日
在上師相應法中確實有將善知識身直接勝解為佛身的修法,但是華嚴經這句話直接所顯示的意思,即如廣論中所說… / 釋如法


《廣論》提到身語業分有表、無表,婆沙師許唯是有色,世親論師破之。請問他破除的到底是什麼?
2020 年 3 月 15 日
婆沙師承許身語二業,無論是有表、無表,都認為是色法。但是世親菩薩破他們承許身語二業是色法的觀點,而認為身語二業,應該是與身語在表現動作的同時,心中的那份思心所,這是世親菩薩在《俱舍論釋》中有討論的內容…

心經中說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色是實事、是無常法,而空是常法,為什麼是實事的東西又是非實事呢?
2020 年 4 月 1 日
依據應成派的解釋,這裡所說的空,是指自性空。色即是空,意指色法本身就是自性空的,空即是色,意指這個自性空的事物就是色法。… / 釋如法

《廣論》中,宗大師所說:最極下劣典籍、極惡典籍、中典以及最勝經典,要如何分判?
2020 年 3 月 15 日
藏文中「最極下劣典籍」與「極惡典籍」的藏文是一樣的,所以是同義。《四家合註》解釋「中典」說:例如論述世間共通明處的典籍(聲明、因明、醫方明、工巧明)。解釋「最勝經典」舉例說:例如《般若八千頌》。…



全廣二第214講一開始,老師說廣論前面的那一段是哪一段?
2020 年 6 月 25 日

師子賢論師小時候是獅子餵養長大的嗎?
2020 年 6 月 18 日

到底什麼是應機呢? 是從說法者來觀察,還是從學者,亦或是二者要同時成立?
2020 年 7 月 5 日

如何修隨喜功德?隨喜時只看他人行為不管意樂,會有不好的果報嗎?
2020 年 5 月 31 日

《事鈔》「宗體行相」如何解釋?
2020 年 5 月 7 日

阿賴耶識是無記?是戒體?
2020 年 7 月 1 日

圓教宗是以《法華》跟《涅槃經》為證,又寫「舍此二經,餘無此義」,是否矛盾?
2020 年 5 月 15 日

「今解一時,非先後起」這裡指的作戒跟無作戒同時生起?還是作俱無作跟形俱無作同時生起?
2020 年 4 月 9 日

學習攝類學時,如何清晰辨識討論實事「本身」或「範圍」?
2020 年 4 月 24 日

《賽倉攝類學》所說的「前四種果」是指哪四種?
2020 年 11 月 18 日

《因類學》「應當有不順宗,因為有異喻的緣故,應當如此。」的討論。
2020 年 6 月 24 日

無明證之為煩惱的量證之為愚癡的量證之為有的量證之為無實事的量是否存在?
2020 年 9 月 30 日

是否要發心才能去極樂世界?
2021 年 2 月 6 日

「聽話」與「希求」應如何抉擇?何時該聽話,何時該希求?
2020 年 6 月 24 日

請問如何理解師父所說的「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
2021 年 2 月 19 日

佛台供物在撤下來之前,是否需要念誦儀軌?
2020 年 4 月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