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問答


名言識與名言量有什麼關係?什麼是人無我的緣起義?
2020 年 11 月 14 日
「你不去找的話,正因為這個安立的時候,就是說這所以建立起來是根據你那識所建立,它對你那識就有這樣的功效,這個我們要了解。」… / 釋性華



「今略指宗體行相,另後進者,興建有託。」是上品所發之菩提心?
2020 年 4 月 19 日
師父在此處解釋說:「前面經過這個說明以後啟發我們的認識,由於這個認識以後產生信心。」所以此處的發心主要指的是產生信心。 / 釋如行


當下發生的只跟過去有關係嗎?現在所做不能影響現在嗎?
2021 年 1 月 31 日
如果想要看到自己所做所想能影響現在,請先從改變自己的內心開始。你內心的念頭是你的現在嗎?一定要從纏繞自己的負面思路中成功掙脫。這是改變現在的第一步。 / 真如


「從根本智上起後得智」裡「根本智」與「後得智」各是什麼意思?
2020 年 10 月 2 日
根本智是指聖者在等引的禪定狀態中的智慧,而後得智則是指從等引的禪定狀態中出來的智慧。 / 釋如法

全廣214講:《金剛經》、《楞嚴經》這樣又不圓滿。請問法師這裡的「圓滿」要如何理解?
2020 年 4 月 22 日
圓滿有多重涵義,而依據師父的開示來尋求師父此段的密意,確實是指上述經典雖非常殊勝,但未能含攝所有根機現前學習的次第。 / 釋如法

在中陰身看到佛菩薩時,如何確定是真的而不是幻覺?有可能看到幻覺的佛菩薩嗎?
2020 年 4 月 28 日
不僅是中陰身,在定境中都有可能出現幻覺,或將外道天魔的化現看成佛菩薩。不僅在定境中,就連阿羅漢現前境中都曾見到魔王化為佛陀,心生恭敬而欲禮拜。 / 釋如法

依《廣論》修行當從何了知兩種根本?
2020 年 5 月 28 日
錯亂修習,是因為不知二種根本,以錯為對,以是為非,並不是因為從如來藏入門修行的關係。所以應當如理聞思教典,正確了知二種根本… / 釋如行

何謂第六意識?
2020 年 11 月 6 日

「若不執為尊,百世生犬中」,為何是狗而不是「牛、馬、豬…等」?
2020 年 4 月 24 日

請問「發心」、「護持」的內涵為何?
2020 年 5 月 2 日

「現前」、「供養」般若經如何行?是恭敬念誦嗎?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的差別?
2020 年 7 月 6 日


「正知見」、「正知」、「正見」、「正念」之間的關係及生起的次第是怎樣的?
2021 年 6 月 9 日

不學亦可開迷的原因是什麼?
2021 年 8 月 18 日

圓教宗是以《法華》跟《涅槃經》為證,又寫「舍此二經,餘無此義」,是否矛盾?
2020 年 5 月 15 日

心經中說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色是實事、是無常法,而空是常法,為什麼是實事的東西又是非實事呢?
2020 年 4 月 1 日

色法、心法、心不相應法,三者為什麼是相違的?
2020 年 9 月 30 日

所聞是成立聲音是常法的不共不定因嗎?
2020 年 5 月 29 日

無論舉什麼例子,瓶子與柱子二者都存在嗎?
2020 年 9 月 20 日

觀過念怨和觀光念閒哪個比較沒過失?
2020 年 11 月 13 日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要生什麼心?與「應生無所住心」有何不同?
2020 年 7 月 3 日

《普門品》中,為何供養珍寶瓔珞是法施?
2020 年 11 月 21 日

一邊做事一邊聽老師的讚頌會不會不恭敬?
2020 年 7 月 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