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問答


請問「圓教宗」的名稱是道宣律祖自己安立的嗎?
2020 年 7 月 6 日
在道宣律祖的現存著作中,只有「圓教」的名稱,以及與圓教宗相對應的「實法宗」、「假名宗」的名稱,而「圓教宗」的名稱,最早見於靈芝律師的著作。 / 釋法行

具有觀察的人尋求知識的軌理,最初如何用正量和伺察意,以及共許來確定善知識?
2020 年 11 月 12 日
具有觀察的人尋求知識的軌理,首先應該是廣大的聽聞,生起清淨的伺察意和正量。並且去尋求有智慧悲心的士夫認定,淨罪集資,廣發大願,常常去想圓滿德相的善知識,就會與圓滿德相的善知識相遇。 / 釋性善

為何《廣論》中士道只說明「苦諦、集諦」,沒有詳述「滅諦、道諦」?
2020 年 3 月 14 日
大師所著《廣論》中的三士夫教授,其中的下、中部分,嚴格地說,並非解說真正下士道與中士道,而是「共下士道」與「共中士道」。…

離開原來造業習慣,及走上最快成佛之路的關鍵是什麼?
2020 年 6 月 10 日
首先我們要先知道為什麼沒有由因推果?在《釋量論》有提及,在因位時,還有可能出現違緣,導致無法產生果的緣故,所以才說沒有由因推果的正因… / 釋性理

師父在《備覧》中說:「這個正見是『正見我倒』」,與《廣論•業果》中所說的正見是一樣嗎?
2020 年 9 月 24 日
師父此處要解釋的正見,即是在《廣論•業果》中所說的正見。 / 釋如行


《廣論》提到身語業分有表、無表,婆沙師許唯是有色,世親論師破之。請問他破除的到底是什麼?
2020 年 3 月 15 日
婆沙師承許身語二業,無論是有表、無表,都認為是色法。但是世親菩薩破他們承許身語二業是色法的觀點,而認為身語二業,應該是與身語在表現動作的同時,心中的那份思心所,這是世親菩薩在《俱舍論釋》中有討論的內容…

地水火風都是觸處,為什麼八塵質不攝為色香味觸四塵質即可?
2020 年 11 月 10 日
八塵質中,因為有所依的「自相的質」與能依的「處的質」兩者,所以能避免多於八種或少於八種的過失。 / 釋性說

依之而生的係屬關係,如因果,是否即是體性異的關係?
2020 年 4 月 18 日
依之而生的係屬,如因果,即是體性異。當修行七因果教授發心之時,行者心中的大悲心也是其相續中… / 釋如行

「現前」、「供養」般若經如何行?是恭敬念誦嗎?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的差別?
2020 年 7 月 6 日
現前供養有兩種,佛身親自於前與塔像於前而做供養。供養的方式及意涵有很多。一般而言,可分為財敬供養、身語承事,依教奉行。 / 釋如法


用擦佛桌來懺悔,是具足懺悔時的哪四力?
2020 年 4 月 19 日

《廣論》在介紹「四白法」時,為什麼跟介紹「四黑法」的順序不同呢?
2020 年 3 月 14 日

廣論以及其他經典中是否有講解思惟隨喜的勝利和不隨喜的過患?
2020 年 10 月 2 日

如何簡單了解所知障與煩惱障的意涵?
2020 年 8 月 6 日

為什麼講律不能用天眼?不能以天眼所見檢舉他人的意趣是什麼?
2020 年 11 月 26 日

「今解一時,非先後起」這裡指的作戒跟無作戒同時生起?還是作俱無作跟形俱無作同時生起?
2020 年 4 月 9 日

「它上根者很好,對一般中下之機容易亂」所指為何?
2020 年 6 月 7 日

《備覽》中的「便製疏」是書名還是「於是便寫註疏」?見師有錯,如何成立師無錯?
2020 年 11 月 22 日

有符合既是體性ㄧ又是同一類別的常法例子嗎?
2021 年 6 月 20 日

色法的前時所生與色法的前時所生的實事是是等遍嗎?
2020 年 11 月 6 日

意根是屬於分別識還是無分別識? 是心王還是心所? 是屬於證他的心識嗎?
2021 年 7 月 6 日

所作的性相是能生,還是所生?
2020 年 9 月 25 日

《楞嚴經》中「入流亡所」的「流」是指什麼?
2020 年 9 月 19 日

如何才能積聚修習止觀的資糧?
2020 年 10 月 30 日

佛經只有說不殺,但沒有要人吃素。所以吃葷並沒有犯戒,是這樣嗎?
2020 年 6 月 12 日

《普賢行願品》中,為何普賢菩薩可被稱為大聖?
2020 年 10 月 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