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中「入流亡所」的「流」是指什麼?

問題敘述:

根據《楞嚴經集註》:「入流謂體,言入理則是反觀聞性也。亡所謂不滯名言,即是離緣塵也。」《楞嚴經要解》:「入流亡所者,不隨聲塵,頓入法流,而亡其所入也。音聲之性,由動靜顯故,所入既寂,則動靜不生。」《楞嚴經箋》:「一切眾生,順流不能逆流。言入流,是不順流也,則能緣心,不順所緣境。亡所者,既無能緣心,亦無所緣境也。或入流者,入於聖流。亡者無也,無所聞聲塵也。」

此集註、要解、箋注皆未明所順者為何流?而此所言,緣心與境,正為能所異取,此乃正詰,必心有所流,不為塵所取,由是了然,知其動靜皆寂,乃能安住所流,然流者為何?菩薩如何建流?

解答法師:釋性華

依據《楞嚴經集註》說:「補遺云:初於聞中入流亡所者,流謂照理也。聞教則照理,理明則亡詮,故曰亡所。」《楞嚴經要解》說:「入流亡所者,不隨聲塵,頓入法流,而亡其所入也。」《楞嚴經箋》說:「一切眾生,順流不能逆流。言入流,是不順流也,則能緣心,不順所緣境。」「或入流者,入於聖流。亡者無也,無所聞聲塵也。」

所入之流,有以下四種解法:

  1. 觀照真理。
  2. 法流。
  3. 緣心而不順所緣境。
  4. 聖流。

《楞嚴經箋》中所說順流的流,應是指隨順境而無法緣心。

菩薩依照聞思修的次第修行,便能達到入流亡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