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問答


全廣二第214講一開始,老師說廣論前面的那一段是哪一段?
2020 年 6 月 25 日
《廣論》前面的那一段,即是指「總之,應作是念發心,謂我為利一切有情,願當成佛。為成佛故,現見應須修學其因,因須先知,知須聽法。是故應當聽聞正法,思念聞法勝利,發勇悍心,斷器過等而正聽聞」這段提策聽聞發心的內容。 / 釋如法

《廣論》說:「此等雖是思擇而修」的「此等」是指什麼?
2020 年 11 月 20 日
《廣論》中說:「此等雖是思擇而修。」所說的「此等」,是指前一行提到的「共中士所緣法類」,並不是指後面提到的止觀。… / 釋性華

廣論以及其他經典中是否有講解思惟隨喜的勝利和不隨喜的過患?
2020 年 10 月 2 日
以下從隨喜的體性、對象、利益、實踐四方面來引據經論。其實都離不開《廣論》所説內涵,因為大家較為熟悉《廣論》的原文,所以此處就其他經論來引述… / 釋性景

瓶子是世俗諦,瓶子上的空性是勝義諦。二者是體性一而反體異的關係。請法師說明二者是體性一的原因及判斷條件。
2020 年 4 月 9 日
不論常法或是實事,基本上會有兩種狀況,一種是是此法,所以與此法是體性一,比如,瓶子是實事,所以與實事是體性一,一種是是此法的特法(含支分)所以與此法體性一,比如,水果的香味,是水果的特法,所以與水果體性一、瓶嘴是構成瓶子的支分,所以與瓶子是體性一。 / 釋性說


証阿羅漢果之聖人,很難趣入大乘的原因是增上慢?
2020 年 4 月 18 日
增上慢是一種煩惱,阿羅漢已經斷除煩惱,必然也斷除了增上慢。現證空性的見道位聖者雖然已經現證無我,但是尚未斷除增上慢… / 釋性華



《楞嚴經》中「入流亡所」的「流」是指什麼?
2020 年 9 月 19 日
依據《楞嚴經集註》說:「補遺云:初於聞中入流亡所者,流謂照理也。聞教則照理,理明則亡詮,故曰亡所。」… / 釋性華


《因類學》「應當有不順宗,因為有異喻的緣故,應當如此。」的討論。
2020 年 6 月 24 日
他宗認為既然「結合不順法的真實成立語」存在,而這樣的真實成立語描述的是一個論式的正因必定不存在於該論式的不順宗,由此進一步推論不順宗應該也存在… / 釋性忠

如何改變自己的錯誤,去除我愛執?
2020 年 9 月 27 日

「現前」、「供養」般若經如何行?是恭敬念誦嗎?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的差別?
2020 年 7 月 6 日

廣論第122頁第4行,此復若是殺者自殺有加行罪無究竟罪 以及第七行若起加行誤殺祠授無根本罪。究竟罪與根本罪二者有何不同?
2020 年 4 月 6 日

用擦佛桌來懺悔,是具足懺悔時的哪四力?
2020 年 4 月 19 日

圓教宗是以《法華》跟《涅槃經》為證,又寫「舍此二經,餘無此義」,是否矛盾?
2020 年 5 月 15 日

《備覽》第86頁第8行,作法捨的五個條件中,第二個條件「相解者成」似乎已經包含了第四個條件,要如何區別其不同點?
2020 年 4 月 19 日

「今解不然……從本境結」這一段,是次師問、初師答嗎?
2021 年 2 月 19 日

「它上根者很好,對一般中下之機容易亂」所指為何?
2020 年 6 月 7 日

無山的平原是否要由分別識與無分別識相互運作才能證達?
2021 年 2 月 3 日

「無花果」、「無尾熊」是屬於非遮還是成立法?
2020 年 7 月 10 日

「現量」、「比量」、「非量」的區別?
2020 年 6 月 26 日

所破的我和名言的我有什麼不同?
2022 年 10 月 6 日

《起信津梁》中的「善妙覺受共通三摩地」和「真實性之不共三摩地」意思為何?
2020 年 10 月 8 日

東方淨琉璃光世界,與西方極樂世界兩地淨土有什麼差別?
2020 年 4 月 5 日

《普門品》中,為何供養珍寶瓔珞是法施?
2020 年 11 月 21 日

依之而生的係屬關係,如因果,是否即是體性異的關係?
2020 年 4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