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問答



《事鈔》「宗體行相」如何解釋?
2020 年 5 月 7 日
《事鈔》這句所說的宗體行相,即是「宗」、「體」、「行」、「相」四者,也是「法」、「體」、「行」、「相」四者。在弘一大師的《扶桑集釋》中說:「今『宗體行相』,猶曰『法體行相』也。」… / 釋如行



因類學課本55頁,有人說:「成立聲音是無常的所立法的總…」這段文義如何理解?
2020 年 11 月 15 日
這段因類學課文的理路概略整理如下:
他宗錯解《正理滴論》中所說「所立法的總」以為照詞面理解即可,繼而承許…。 / 釋性天




孕婦產檢發現胎兒異常,但拿掉孩子會造殺業,我該怎麼辦?
2020 年 5 月 27 日
每個生命都有他美好的一面,即便有些缺陷。我們不必因為某些缺陷而放棄一個生命,因為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有難以估計的可塑性。對於一個即將來到人世的生命而言,我們實在沒有權力為之了斷他的未來。 / 釋如法

若生起捨受是否還有無明?捨受所造的是何種業?
2020 年 5 月 28 日
捨受的意思是對境不生起想遠離也不生起不想遠離的感受。這種感受在三界有情的心續中都會產生,所以不代表有捨受的有情就沒有無明。 / 釋性展

為什麼佛菩薩福德智慧越來越圓滿,還是能感受到有情眾生的痛苦?
2020 年 7 月 10 日
這個問題的核心應是佛菩薩的智慧福德增長時,痛苦應該隨即減少或消滅。而感受到眾生的痛苦時,應該自己會感到痛苦。但是佛菩薩的心一定會感受到眾生之苦,這二者合起來,不就看似相違了嗎? / 釋如法

廣海明月第266講中說:《現觀莊嚴論》就像莊嚴一樣,這個莊嚴代表什麼意思?
2020 年 11 月 7 日

為什麼漢系三十五佛懺有阿彌陀佛?
2020 年 9 月 30 日

「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是不是太功利主義了?
2020 年 4 月 19 日

廣論研討班從科判的甲三開始學習是否有過失?
2020 年 11 月 15 日

在心識的條件正常狀況下,聾啞者是否能得歸依體?
2020 年 6 月 25 日

師父「從用無作」的開示,與前面釋疑如何相解?
2021 年 2 月 5 日

圓教宗是以《法華》跟《涅槃經》為證,又寫「舍此二經,餘無此義」,是否矛盾?
2020 年 5 月 15 日

「如牛二角」及「二教」是指「作與無作」還是「作俱與形俱」?
2020 年 11 月 11 日

是瓶柱二者的話,遍是常法與實事二者 。如果將瓶柱二者改成兔子角結論一樣嗎?
2020 年 7 月 17 日

應成論式:「瓶柱二者有法,應當是是無我,因為是有的緣故」的回答為何?
2021 年 2 月 9 日

所知等字面上沒有否定意涵的非遮,其所遮為何?其引出的非遮或成立法為何?
2020 年 11 月 5 日

執取瓶子的現前識可否有其間接境?
2021 年 7 月 8 日

所讀的經書,除了自己對師長的信心外,有其他的方式確認經書為佛說的嗎?
2022 年 10 月 6 日

家中有佛像而不方便請法師來開光時,該如何做?
2020 年 10 月 27 日

是否要發心才能去極樂世界?
2021 年 2 月 6 日

請法師釋疑:「受持行心儀軌」文中,「欣然樂行最勝菩薩行」是否應該改為「欣然樂習最勝菩薩行」?
2020 年 3 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