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止觀初探・毗缽舍那0065 中觀正見極難獲得

上一堂課我們學到大師叮嚀我們要在獲得空正見的正因上努力清淨地守護自己所受的戒律以此為基礎多門努力積集資糧、淨治罪障親近智者勤修多聞這樣的話,才是走進空性的前行今天我們就繼續學是在《廣論》416頁倒數第2行專注力

能於如是現空二事雙引定解者至極少際故極難得中觀正見。《中論・二十四品》密意說云:「由知諸劣慧,難達此深法故於說正法,能仁心退捨。」

這段好像在講一個故事是說由於對於如此現相與空一併引生定解的這個人已經絕無僅有在同一個事物上能不相違的聚合現相緣起與自性空這兩點對於這兩點都能引生定解的人大師說:「至極少際」,就是太少、太少了──絕無僅有就是太少、太少了──所以中觀正見是極難獲得的

基於這個意趣,《中論・第二十四品》中說:「智慧微弱的人如果錯誤地執取難以證達的甚深空性就會產生重大的損害因此由於佛陀鑑知慧力微劣的眾生難以證達空性這個法的深邃所以佛陀在剛成佛的時候在菩提樹下示現剛成佛的時候他就示現為沒有想要說法。」說哪一種法呀?「暫時打消了宣說空性的這個想法。」由此可知空性是多麼地甚深難解連佛陀為了利益眾生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積聚資糧好不容易最後成佛了成佛之後想到眾生難以理解空性的道理仍然會示現不想宣說空性所以從佛陀這樣的示現我們就知道現在能學空性是多麼難得、多麼地不容易

接下來看第二段。是《寶鬘論》,有看到吧

寶鬘論》亦云:「且此不淨身,粗惡是現境恆常而顯現,若尚不住心爾時此正法,無所住深細非現最甚深,於心何易轉此法甚深故,知眾生難悟故能仁成佛,欲捨不說法。」經論皆說極難通達

因此大師又引了《寶鬘論》,《寶鬘論》中說什麼呢?說不用說──它做了一個比較──不用說證達極其微妙甚深的空性了就連一開始一直伴隨自己的這個不淨的色身充滿著種種不淨物由於是色法所以它是粗顯的很容易被看到的並不是眼睛看不到的,對不對它是眼睛可以看得見的所以它是一個現前所行境而且是恆常地顯現為不淨對於這樣的一個不淨、粗顯恆常顯現不淨的色身由於愚癡的原因都沒有辦法在心中顯現為無常、苦反而耽著色為恆常、快樂的就這樣的一個狀態啊就是連如此粗顯、容易證達並且正與自己相伴的這個色身我們都沒法了知它的本質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空性呢空性不是現前就能看到的對不對空性就更不用說了所以說:「爾時此正法,無所住深細非現最甚深,於心何易轉

空性有什麼樣的特徵呀?「無所住」,就是指並非如同自性執所執取的那般存在所以它稱之為「無所住」。容易證達嗎?不容易證達因為難以證達所以稱之為什麼?「深細」。因為凡夫必須依靠正因才能夠證達空性空性對於凡夫而言是現前的,還是不現前空性對於凡夫而言是不現前的所以稱之為「非現」。如此的甚深正法空性怎麼能夠順利容易地生起定解而入心呢意思在說什麼意思就是連粗顯色身的本質──它恆常不淨、它是苦的──我們都因為無明而無法了知那我們怎麼可能很容易就能夠了解甚深空性的這個內涵呢

接著說:「此法甚深故,知眾生難悟故能仁成佛,欲捨不說法由於空性的法甚深所以眾生容不容易了解是難以了解的因為太深了佛陀看到了這一點所以能仁成佛之後才會示現在四十九天內止住不說話、默然而住不為眾生說法後來是大梵天去請法,對不對然後才開始說法無論是經典還是論典都提到了空性容不容易證達是極難通達的注意喔!前面還有個「極難」,極難通達的

雖然空性這麼甚深這麼難以通達但是我們是不是還是有幸學到了比如說《菩提道次第廣論後面講空性的毗缽舍那我們遇到了遇到了宗大師講空性還有解釋空性的註釋還有祖師們我們有幸一行一行、一行一行地這樣把解釋空性的教理先聽一遍、再聽一遍、再聽一遍是不是也很幸運呢

那麼有一個問題我想問大家極難通達的是不能通達、還是有可能通達說「很難」是不是有可能通達如果有可能通達的話那最正確的、最短的路是什麼就是一定要在正因上努力對不對正因上努力,前兩天說就要持戒還要親近善知識、多門集資淨障還有無垢闡述空性的教典要怎麼樣要親近善知識、要聽啊要思考、要辨析所以我們正在朝向著極難通達的空性前進,對不對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學下去

再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有沒有清淨傳承的加持力如果我們對上師三寶有一個不共的信心、虔誠的信心一定會得到上師三寶的加持這樣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學習有大善知識的攝持然後自己的精勤努力不停地摧毀業障、積聚資糧再加上這不可思議的毗缽舍那這樣清晰地闡述這種極難通達的空性在日積月累、日積月累一天一天不間斷地學習中我們會不會慢慢地從什麼也不明白至少毗缽舍那的大綱會有一個文字上的清楚然後慢慢地一遍一遍地就越來越細你以後就可以討論了,對不對所以大家要歡喜地向空性邁進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行數原譯(福智第三版)改譯改譯原因
4171亦云據藏文補譯。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