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經論問答


依法不依人與視師如佛有無矛盾?
2020 年 6 月 3 日
視師如佛,是針對一位欲求解脫者,在修行之初,先必須尋找具備條件的上師,依止為自己的上師。之後在修行的初中後,都必須依靠上師的指導依之修持。此時修行者是否能接受上師的指導,則依靠自己對上師的信心,所以才需要修視師如佛。 / 釋性理


般若經於卷四百四,第三十六頁中所述六神通波羅蜜多;卷四百六十五,第三十九頁所述五通;及卷四百六十七,第二頁、第七頁所述五通,有何差別?
2020 年 4 月 4 日
總體而言,六種神通都是在獲得靜慮之後,進一步生起的功德。但是六種神通各有不同的對境或不同的作用。分述如下… / 釋性華

「剋定永施,不許改轉」此中之剋定永施,應於何時界定?改轉是否仍應唯持尊重?
2020 年 4 月 19 日
一旦施者作意剋定以後,該器物即不應改轉。如果只是暫時盛貯,雖可改轉,亦宜尊重。 / 釋如行

在《藥師經》中提到,是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此處的彼界,是指西方極樂淨土或東方淨琉璃世界?
2020 年 4 月 5 日
《藥師經》中說:「以此善根,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聽聞正法,而未定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菩薩,乘神通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 / 釋如法

父母把葷食主動夾到碗內,在恭敬父母與不殺的戒律間,應如何取捨?
2020 年 6 月 9 日
首先,很隨喜這位同學想要慈心護生,又想要令父母高興的用心!父母長輩是我們要恭敬取悅的對象,但並非不能婉轉啟白自己持戒的原則… / 釋性景

既然是無常,那佛陀如何能授記某人於未來會成佛?
2021 年 2 月 16 日
並不會衝突,因為無常還是可以穩定的延續。當佛陀或有神通的修行人用神通力觀察有情的願力或悲心及智慧業力等續流穩固時,就能做出準確的預言,是不會失誤的。 / 釋性善

曾聽說過:佛陀慈悲和智慧圓滿增長。請問:既已圓滿,為何還會增長呢?
2020 年 4 月 28 日
佛陀心中的大慈大悲,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種智都是佛陀的智慧法身,已經圓滿,不會增長。如世親菩薩的《經莊嚴論釋》說:「差別者,謂於諸佛法身,以彼等無差別生也。」 / 釋如行

「業」和「業道」怎麼區分?《廣論》下士道所講的「貪」和中士道講的「貪」有何不同?
2020 年 3 月 15 日

何謂對空性生起一念合理懷疑?
2020 年 10 月 27 日

經典裡,「分」字如何解釋?
2020 年 5 月 11 日

離開原來造業習慣,及走上最快成佛之路的關鍵是什麼?
2020 年 6 月 10 日


「羯磨」及「羯磨註」是經典的名字嗎?
2021 年 7 月 6 日

若我遣人盜我已經投保巨額保險的東西,若被盜我就可獲得巨額賠償,不知我是否犯重?
2020 年 7 月 4 日

《南山律》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其性相為何?為何用三界區別?
2020 年 5 月 20 日

業果是略隱蔽分還是極隱蔽分?
2021 年 10 月 27 日

性相當中「成立彼的順宗」指的是該論式的所立法事物?還是「所有是無常的法」?
2020 年 6 月 23 日

應成論式:「瓶柱二者有法,應當是是無我,因為是有的緣故」的回答為何?
2021 年 2 月 9 日

有符合「既是體性一,又是同一類別的常法」的例子嗎?
2020 年 10 月 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