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問答

當下發生的只跟過去有關係嗎?現在所做不能影響現在嗎?
2021 年 1 月 31 日
如果想要看到自己所做所想能影響現在,請先從改變自己的內心開始。你內心的念頭是你的現在嗎?一定要從纏繞自己的負面思路中成功掙脫。這是改變現在的第一步。 / 真如

聞慧及聞所成慧,思慧及思所成慧,修慧及修所成慧,有無這些概念?
2020 年 4 月 19 日
法相上確實有聞慧等六種智慧。六種智慧的內涵也不一樣。聞所成慧一定是聞慧,但聞慧不一定是聞所成慧。是三句。思慧與思所成慧、修慧與修所成慧的關係也是如此。 / 釋如法

犯根本罪之後懺悔還能獲得初地嗎?
2020 年 6 月 9 日
《菩薩地》中提到如果犯了菩薩戒根本墮,即使懺悔清淨,也無法在此生獲得初地;三十五佛懺中說戲者菩薩等三十五位初業行者,透過三十五佛懺而淨化所有罪障… / 釋性華


「人無我緣起義」、「法無我緣起義」、「性空現為緣起義」如何理解?
2020 年 5 月 16 日
153頁的「後得修如幻者,謂由四相觀察,破自相有之後,次觀餘存何法,便覺行住坐臥一切威儀動作,皆唯分別假立,如同幻事都無自性。」這是後得時修人無我的緣起義… / 釋性華

全廣二第214講一開始,老師說廣論前面的那一段是哪一段?
2020 年 6 月 25 日
《廣論》前面的那一段,即是指「總之,應作是念發心,謂我為利一切有情,願當成佛。為成佛故,現見應須修學其因,因須先知,知須聽法。是故應當聽聞正法,思念聞法勝利,發勇悍心,斷器過等而正聽聞」這段提策聽聞發心的內容。 / 釋如法



於有暇身勸取心要,「心要」指的是?
2020 年 3 月 15 日
《廣論》 62 頁提到:
「如是觀待若增上生,若決定勝,義大之身,若不晝夜殷勤勵力,此二之因……如是思後,當發極大取心要欲。」
故「心要」是指此二——「增上生」及「決定勝」之因。


何謂對空性生起一念合理懷疑?
2020 年 10 月 27 日
關於《四百論》的這句話,可以參見賈曹傑大師所寫的《四百論釋善解心要論》(福智之聲出版社),第八淨治弟子品中,有下述的解釋… / 釋性景


法寶為皈依處,十不善法的對治法為皈依境。請問皈依處和皈依境的區別和定義是甚麼?
2020 年 7 月 31 日

三門清淨中所說法清淨的條件是什麼?
2020 年 9 月 19 日

師子賢論師小時候是獅子餵養長大的嗎?
2020 年 6 月 18 日

如何在隨喜時,避免得少為足?
2021 年 1 月 31 日

「羯磨」及「羯磨註」是經典的名字嗎?
2021 年 7 月 6 日

假名宗破實法宗以「作戒體」為色法,應如何理解?
2020 年 5 月 17 日

「事在無作」、「從用無作」,我們該以外境的作用還是內心的意樂來評斷善惡?
2020 年 5 月 29 日

何謂戒德高超?
2020 年 9 月 29 日

實質同一類別的條件是什麼?
2020 年 8 月 11 日

無貪、無瞋、無明是非遮嗎?「沒有煩惱」 是無遮還是非遮?
2020 年 5 月 18 日

顯現義共相與除遣趣入,兩者有何關聯?
2021 年 2 月 16 日

什麼是僅僅透過聲共相而執取瓶子的分別心的直接境?
2020 年 6 月 12 日

既然是無常,那佛陀如何能授記某人於未來會成佛?
2021 年 2 月 16 日

民間的道術是經典所說的神通嗎?
2022 年 4 月 7 日

學因類學時,看到同學問的問題滿多角度的,為什麼我就生不出這樣的問題?
2020 年 4 月 11 日

研讀賢愚經公案時,超出想像之外,幾近神話,很難相信,不知該用什麼心態讀下去?
2020 年 9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