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問答

離開原來造業習慣,及走上最快成佛之路的關鍵是什麼?
2020 年 6 月 10 日
首先我們要先知道為什麼沒有由因推果?在《釋量論》有提及,在因位時,還有可能出現違緣,導致無法產生果的緣故,所以才說沒有由因推果的正因… / 釋性理



師子賢論師小時候是獅子餵養長大的嗎?
2020 年 6 月 18 日
根據《師師相承傳》的藏文原文,該段文意為:「獅子食其母體後,留下腹中的嬰兒未食,嬰兒平安地長大,因此取名為獅子賢。」… / 釋性華


學因類學時,看到同學問的問題滿多角度的,為什麼我就生不出這樣的問題?
2020 年 4 月 11 日
學習初始,難免會不知道如何深入,不知道要問什麼。正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要請問什麼,所以經典中菩薩常常代眾生請問佛陀… / 釋如密


《廣論》說:「此等雖是思擇而修」的「此等」是指什麼?
2020 年 11 月 20 日
《廣論》中說:「此等雖是思擇而修。」所說的「此等」,是指前一行提到的「共中士所緣法類」,並不是指後面提到的止觀。… / 釋性華

到底什麼是應機呢? 是從說法者來觀察,還是從學者,亦或是二者要同時成立?
2020 年 7 月 5 日
關於應機,一定是說法者與學者兩者相互因緣和合的結果。佛法講的是因果緣起,絕對不是單靠某一方因緣能成辦有情解脫的妙果。 / 釋性景

有情,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的意思為何?
2020 年 11 月 28 日
這些都是與補特伽羅義涵相仿的詞,只是以不同的角度詮說,因此經當中提到補特伽羅的時候,多會將這些詞並列。 / 釋如法

請問非遮與無遮性相的主要差別。
2020 年 8 月 3 日
非遮與無遮的主要差別其實不在於非遮會引出餘法而無遮不會引出餘法,其主要差別在於,二者在遮破所遮之後,一者會引出成立法或非遮,而一者只會引出無遮。 / 釋如法


廣論第122頁第4行,此復若是殺者自殺有加行罪無究竟罪 以及第七行若起加行誤殺祠授無根本罪。究竟罪與根本罪二者有何不同?
2020 年 4 月 6 日

恭敬的內涵,及其質量次第為何?
2020 年 9 月 28 日

名言識與名言量有什麼關係?什麼是人無我的緣起義?
2020 年 11 月 14 日

証阿羅漢果之聖人,很難趣入大乘的原因是增上慢?
2020 年 4 月 18 日

「事在無作」、「從用無作」,我們該以外境的作用還是內心的意樂來評斷善惡?
2020 年 5 月 29 日

《事鈔》「宗體行相」如何解釋?
2020 年 5 月 7 日

《備覽》中的「便製疏」是書名還是「於是便寫註疏」?見師有錯,如何成立師無錯?
2020 年 11 月 22 日

請問「圓教宗」的名稱是道宣律祖自己安立的嗎?
2020 年 7 月 6 日

大悲心和菩提心的所緣是無邊的有情和一切的有情,是不是一切有情的含蓋面比無邊有情來的大?
2020 年 4 月 9 日

構成紙張的紙纖維與紙張是否是因果關係,所以不是體性一?
2021 年 7 月 4 日

業果是略隱蔽分還是極隱蔽分?
2021 年 10 月 27 日

三界共有三十三個煩惱遍行的染法嗎?
2020 年 11 月 5 日

依之而生的係屬關係,如因果,是否即是體性異的關係?
2020 年 4 月 18 日

在沒有得到真正傳承而開始持誦咒語會有問題嗎?望請法師釋疑!
2020 年 11 月 25 日

有情,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的意思為何?
2020 年 11 月 28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