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問答

恭敬的內涵,及其質量次第為何?
2020 年 9 月 28 日
關於恭敬的內涵,師父在《廣論》、《備覽》的開示中,反覆強調其重要性!以下僅略舉起一二,請同學們有空多加深入聞思實踐,必能生起深刻體會! / 釋性景

如何才能積聚修習止觀的資糧?
2020 年 10 月 30 日
要之,至尊文殊所說的三合引導:於上師本尊無別尊殷重祈禱,多門淨罪積資,研閱無垢經論,是一切時中積累證達止觀之因的扼要。 / 釋如法

《事鈔》「宗體行相」如何解釋?
2020 年 5 月 7 日
《事鈔》這句所說的宗體行相,即是「宗」、「體」、「行」、「相」四者,也是「法」、「體」、「行」、「相」四者。在弘一大師的《扶桑集釋》中說:「今『宗體行相』,猶曰『法體行相』也。」… / 釋如行

《攝類學》「金瓶銅瓶二者有法,應當是從自己的別別直接近取因所生,因為金瓶是從金所生…」此論式是否不周遍?
2021 年 2 月 24 日
此論式不周遍,為方便解釋而說,未可如言而取。 / 釋如法

「現前供養」、「不現前供養」、「現不現前俱供」的討論與應用。
2020 年 5 月 12 日
透過供養現前境–現在自己眼前的佛陀與佛塔二者其中一者,而思維由於此一法性即一切法性,因而緣到其他一切未現前的佛與佛塔而作供養,這時,同時完成了現前供養與非現前供養,所以是供現不現前。 / 釋如法

「現前」、「供養」般若經如何行?是恭敬念誦嗎?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的差別?
2020 年 7 月 6 日
現前供養有兩種,佛身親自於前與塔像於前而做供養。供養的方式及意涵有很多。一般而言,可分為財敬供養、身語承事,依教奉行。 / 釋如法


全廣216講,如何辨別「明辨取捨」與「挑毛病」?
2020 年 5 月 2 日
明辨取捨,就是當我們對於教典、對一個境,能夠清晰認識出,此時此刻經典所指出的煩惱行相是什麼。挑毛病的時候,會有一個現行,就是自己會生煩惱,應該有輕微的瞋心、不耐煩,或者覺得別人不殊勝。 / 真如

般若經卷四百二十九,第十四頁,第二分外道品第三十三,天帝釋所誦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內容應該為何?
2020 年 3 月 31 日
佛說《般若經》時,有外道欲來問難,也有天魔前來欲作干擾,天帝釋見到之後,就誦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息除障礙。… / 釋如法

聞慧及聞所成慧,思慧及思所成慧,修慧及修所成慧,有無這些概念?
2020 年 4 月 19 日
法相上確實有聞慧等六種智慧。六種智慧的內涵也不一樣。聞所成慧一定是聞慧,但聞慧不一定是聞所成慧。是三句。思慧與思所成慧、修慧與修所成慧的關係也是如此。 / 釋如法

依之而生的係屬關係,如因果,是否即是體性異的關係?
2020 年 4 月 18 日
依之而生的係屬,如因果,即是體性異。當修行七因果教授發心之時,行者心中的大悲心也是其相續中… / 釋如行


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開山始祖,那為何在世尊之前還有那麼多佛?
2020 年 8 月 5 日

「無常也去拜一拜」是什麼意思?
2020 年 6 月 8 日

為什麼執有見如須彌山大不怕,執空如芥子一點點就完了?
2020 年 5 月 31 日

認識「無限生命」屬於什麼見?它屬於斷見或常見嗎?該怎麼理解「無限生命」這個概念?
2020 年 11 月 24 日

為什麼講律不能用天眼?不能以天眼所見檢舉他人的意趣是什麼?
2020 年 11 月 26 日

如何理解「盡形不盜者,已施法界有情之財」、「不盜不妄取即是施財」?
2021 年 10 月 27 日

「正知見」、「正知」、「正見」、「正念」之間的關係及生起的次第是怎樣的?
2021 年 6 月 9 日

「羯磨」及「羯磨註」是經典的名字嗎?
2021 年 7 月 6 日

什麼是僅僅透過聲共相而執取瓶子的分別心的直接境?
2020 年 6 月 12 日

《攝類學》經部宗承許過去、未來是常法的相關疑問。
2020 年 8 月 2 日

反體同一類別是否有包含非遮?
2020 年 6 月 3 日

「無花果」、「無尾熊」是屬於非遮還是成立法?
2020 年 7 月 10 日

施主提供法師飲食,用餐後,居士自行取用剩下的食物,這是否算侵犯僧物?
2020 年 5 月 14 日

「聽話」與「希求」應如何抉擇?何時該聽話,何時該希求?
2020 年 6 月 24 日

「如人劍逼身,行持滿缽油,懼溢慮遭殺」,為什麼用這個喻來形容持戒?
2021 年 2 月 22 日

輪迴是否沒有結束的一天?
2020 年 11 月 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