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問答

備覽持犯篇境想分別中第二節明有無,弘一大師依《資持記》中引律四重戒句法,除盜四句餘皆五句,與師父所說,心境相交涉當中,正立時應有八句,以殺戒而言,應如何思惟?
2020 年 4 月 6 日
因為疑是兩端,疑人也會疑非人,疑非人也會疑人,因此四種疑可攝作兩種疑。再加上四種想中… / 釋如法


請問若無盜三寶物之心而犯,從教、律角度如何理解?網路資訊沒有說明是否可以流傳或保存,若私自保存或流傳是否犯了盜法,盜僧物罪?
2020 年 3 月 30 日
在事、意樂、加行,究竟這幾個方面,只要有一個不具足,就不算是正犯。所謂盜僧物無法淨除罪業,原因在於若所盜的僧物是常住物,那麼乃至集現在的僧眾也無法償還。現在網路上流傳的佛法內容,是一種新的法寶流通形式。每個網站對於自己所刊登的內容,都有自己的規範的流通範圍。具體必須要了解每個網站所定的規定及政策。 / 釋如法






發願要成為大乘人算是說大妄語嗎?
2020 年 11 月 9 日
師父在《廣論》手抄稿第7冊116頁說:「我們現在有很多人就犯了這個毛病,說:『啊,這個大乘,這個小的地方不計較啊!』錯了!」… / 釋性華

《事鈔》「宗體行相」如何解釋?
2020 年 5 月 7 日
《事鈔》這句所說的宗體行相,即是「宗」、「體」、「行」、「相」四者,也是「法」、「體」、「行」、「相」四者。在弘一大師的《扶桑集釋》中說:「今『宗體行相』,猶曰『法體行相』也。」… / 釋如行



請問教授和教誡的差別?
2021 年 7 月 8 日

為什麼會有有情?有情有因嗎?若有因可以斷嗎?
2020 年 11 月 1 日

一生與一身有什麼不同?
2020 年 8 月 2 日

用擦佛桌來懺悔,是具足懺悔時的哪四力?
2020 年 4 月 19 日

請問小漫是只有人趣?還是只一趣呢?
2020 年 4 月 22 日

《優婆塞戒》裡的「三齋月」指的是藏曆還是農曆?
2020 年 5 月 15 日

「事在無作」、「從用無作」,我們該以外境的作用還是內心的意樂來評斷善惡?
2020 年 5 月 29 日

法之與體,同異云何?
2020 年 9 月 26 日

是否有士夫心續所能攝持的外色?
2020 年 6 月 15 日

色法、心法、心不相應法,三者為什麼是相違的?
2020 年 9 月 30 日

學習攝類學時,如何清晰辨識討論實事「本身」或「範圍」?
2020 年 4 月 24 日

大悲心和菩提心的所緣是無邊的有情和一切的有情,是不是一切有情的含蓋面比無邊有情來的大?
2020 年 4 月 9 日

供曼達文的「嗡啊吽」與「嗡 意當木 古如惹那曼遮那岡 尼雅達雅昧」的含意為何?
2020 年 11 月 6 日

既然是無常,那佛陀如何能授記某人於未來會成佛?
2021 年 2 月 16 日

努力淨罪集資還是常常生病,是惡業成熟?還是在淨化惡業?要如何看待?
2020 年 11 月 12 日

未達諸法空,何以無所得?
2020 年 9 月 1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