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問答


「事在無作」、「從用無作」,我們該以外境的作用還是內心的意樂來評斷善惡?
2020 年 5 月 29 日
善惡業不是以常人的概念判斷,一定要用聖人的眼光,所以首先必須善學經論,了解何爲善惡、要以如何的心態造作善業。 / 釋如行


「未請不應說」,為什麼師父會為我宣說呢?
2020 年 4 月 18 日
每個人的善根並非自己都能夠完全明瞭,就如佛世有尊者原先出家前,就連阿羅漢也未能見到他出家得度的善根,但由於佛陀看見他有出家的善根,於是為其落髮出家,最終他也成就阿羅漢果。 / 釋如密

何處可以獲得譯經院重新翻譯的「兜率眾神頌」?
2020 年 5 月 18 日
譯經院的譯師們曾經重新校訂中文本《兜率眾神頌》,希望能結合果芒僧院大善知識功德海大格西為僧俗傳授《兜率眾神頌》的開示而予以出版。當時曾配合解釋審訂,業以完成初校,然後來… / 釋如密


意根是屬於分別識還是無分別識? 是心王還是心所? 是屬於證他的心識嗎?
2021 年 7 月 6 日
意根當中包含眼耳鼻舌身識,其中既有無分別的根現識也有屬於分別心的部分。而意根必定是心王,而且也一定是證他的心識。 / 釋如法






修止的資糧中,第五持守淨戒,和第六斷除貪欲等惡尋思,二者有何不同?
2021 年 2 月 6 日

使用刻劃佛經、咒語的花器插花供佛是否不恭敬三寶?
2020 年 5 月 2 日

聞慧及聞所成慧,思慧及思所成慧,修慧及修所成慧,有無這些概念?
2020 年 4 月 19 日

佛陀的三身是法、報、化三身,還是法、化、應三身?
2020 年 11 月 27 日

依《廣論》修行當從何了知兩種根本?
2020 年 5 月 28 日

《備覽》中說:「識想受等通善惡行」是要說明什麼?
2021 年 7 月 8 日

《備覽》八戒裡沒有「預習發戒」和「歎功問相」,那我在受八戒前時,要準備這兩項嗎?
2020 年 5 月 6 日

師父在《備覧》中說:「這個正見是『正見我倒』」,與《廣論•業果》中所說的正見是一樣嗎?
2020 年 9 月 24 日

「瓶柱二者」與「與實事相違」是相係屬嗎?
2020 年 11 月 7 日

什麼是僅僅透過聲共相而執取瓶子的分別心的直接境?
2020 年 6 月 12 日

《賽倉攝類學》所說的「前四種果」是指哪四種?
2020 年 11 月 18 日

是不是只要存在的東西,他們是三句型,便是同一體性?
2020 年 7 月 17 日

「吾願無悔」第78頁後,是什麼咒?
2020 年 6 月 13 日

請問如何理解師父所說的「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
2021 年 2 月 19 日

「嗡」字應當如何發音?
2020 年 4 月 22 日

輪迴是否沒有結束的一天?
2020 年 11 月 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