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問答


請問是「智慧」還是「悲心」能遮除墮落生死的缺陷?
2020 年 3 月 15 日
師父並沒有口誤,的確是要說「悲」把墮落在生死中的缺憾遮止了。雖然《現觀莊嚴論.序品》提到「智不住三有,悲不住涅槃」,此中闡明真正中斷輪迴的確是「空性慧」。然而具有大悲心的菩薩雖處於生死當中,卻也沒有生…

《廣論》中,宗大師所說:最極下劣典籍、極惡典籍、中典以及最勝經典,要如何分判?
2020 年 3 月 15 日
藏文中「最極下劣典籍」與「極惡典籍」的藏文是一樣的,所以是同義。《四家合註》解釋「中典」說:例如論述世間共通明處的典籍(聲明、因明、醫方明、工巧明)。解釋「最勝經典」舉例說:例如《般若八千頌》。…



造業是下生感果。誦經迴向家人業病障消除,為何能讓他現生就感果?
2020 年 5 月 19 日
造業未必來生才能感果,有些業在今生就能感果,有些業是下一生能感果,有些業是下下生以後才能感果。 / 釋性華

依《廣論》修行當從何了知兩種根本?
2020 年 5 月 28 日
錯亂修習,是因為不知二種根本,以錯為對,以是為非,並不是因為從如來藏入門修行的關係。所以應當如理聞思教典,正確了知二種根本… / 釋如行

意根是屬於分別識還是無分別識? 是心王還是心所? 是屬於證他的心識嗎?
2021 年 7 月 6 日
意根當中包含眼耳鼻舌身識,其中既有無分別的根現識也有屬於分別心的部分。而意根必定是心王,而且也一定是證他的心識。 / 釋如法

《備覽》中的「便製疏」是書名還是「於是便寫註疏」?見師有錯,如何成立師無錯?
2020 年 11 月 22 日
「便製疏」一語,解為「於是便寫註疏」或解為書名,都不影響文義,可以兩存。見師有過,由心執取功德品故,亦不能為信心障難。 / 釋法行




為什麼漢系三十五佛懺有阿彌陀佛?
2020 年 9 月 30 日

師父解釋「…這個教者、學者這兩樣東西在這裡面」是指造者同時是教者與學者,還是教者與教者的學生?
2020 年 5 月 2 日

請問師父在《廣論》9A講「老比丘證果」公案,是為了闡述什麼理路呢?
2020 年 3 月 14 日

出家學戒為什麼是五年而不是三年或十年?
2020 年 9 月 29 日

為何有用三學來說三藏的說法?
2020 年 11 月 9 日

既然「從用無作」,受施者不如法,施主會得其不如法之果嗎?
2020 年 6 月 6 日

「它上根者很好,對一般中下之機容易亂」所指為何?
2020 年 6 月 7 日

「羯磨」及「羯磨註」是經典的名字嗎?
2021 年 7 月 6 日

「瓶柱二者」與「與實事相違」是相係屬嗎?
2020 年 11 月 7 日

佛教師所認為的眼等非聚合之事為何義?
2020 年 11 月 25 日

心經中說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色是實事、是無常法,而空是常法,為什麼是實事的東西又是非實事呢?
2020 年 4 月 1 日

「該因為該所立法的因,因此雖然有周遍,卻不相係屬」。為什麼不相係屬?
2020 年 4 月 9 日

關於「三察清淨教言」的問題
2020 年 7 月 2 日

為了訓練自己能寤寐瑜伽而在床上聽法入眠,是否有過失?
2020 年 9 月 27 日

佛台供物在撤下來之前,是否需要念誦儀軌?
2020 年 4 月 29 日

有情,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的意思為何?
2020 年 11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