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問答

在中陰身看到佛菩薩時,如何確定是真的而不是幻覺?有可能看到幻覺的佛菩薩嗎?
2020 年 4 月 28 日
不僅是中陰身,在定境中都有可能出現幻覺,或將外道天魔的化現看成佛菩薩。不僅在定境中,就連阿羅漢現前境中都曾見到魔王化為佛陀,心生恭敬而欲禮拜。 / 釋如法

依法不依人與視師如佛有無矛盾?
2020 年 6 月 3 日
視師如佛,是針對一位欲求解脫者,在修行之初,先必須尋找具備條件的上師,依止為自己的上師。之後在修行的初中後,都必須依靠上師的指導依之修持。此時修行者是否能接受上師的指導,則依靠自己對上師的信心,所以才需要修視師如佛。 / 釋性理

請問大菩提心跟大悲心的差別是什麼?
2020 年 3 月 15 日
對於大乘來說,大悲心是菩提心的因,透過先生起大悲心,才能夠生起菩提心。
在《廣論》的科判中提到,開示大乘道之根本即是大悲,諸餘因果是此因果道理,意思就是:能生起大乘道的關鍵是大悲心,知母、念恩、報恩是大…


「該因為該所立法的因,因此雖然有周遍,卻不相係屬」。為什麼不相係屬?
2020 年 4 月 9 日
相係屬只有兩種,第一種是同一體性的係屬。該例是因果關係,因此不是同一體性,所以就不是同一體性的係屬… / 釋如法

《廣論》說「具教授」是由正遍知輾轉傳來。請問這裡的「正遍知」是指「釋迦世尊」嗎?
2020 年 3 月 15 日
就此期教法而言,導師釋迦能仁尊示現十二相成道,所以《廣論》所云「從正遍知輾轉傳來」的「正遍知」,必須是指導師釋迦能仁尊。這顯示了「道次第的教授」,在此期教法中,為大乘顯教的中轉法輪——即無相法輪,《大…

「今解一時,非先後起」這裡指的作戒跟無作戒同時生起?還是作俱無作跟形俱無作同時生起?
2020 年 4 月 9 日
《業疏》云:「今解一時,非先後起。豈有作絕無作方生。由本登壇願心形限,即因成也。至後剎那,二戒俱滿。故云作時具無作是也。」 / 釋如行



《廣論》「除前所說二學處外諸餘學處」,「二學處」與「諸餘學處」各是指什麼?
2020 年 7 月 4 日
從廣論第235頁起一共提到了六個學處,若將「增長所故,修學六次發心」分成兩個學處,則成七個學處。這七者分別為… / 釋如法

八吉祥的圖案有何含義?正確的擺放順序是什麼?
2020 年 7 月 2 日
八吉祥相的起源,來自於佛陀積聚三大阿僧祗劫的資糧,其所成就的相好當中的吉祥相徵或圖紋。由於緣起的力量,凡是有這些吉祥之相的地方,法爾如是地會表徵或出生善妙圓滿,所以稱之為八吉祥相。 / 釋如法


「涅槃」是什麼意思?佛有生死嗎?佛是怎麼存在的?
2020 年 10 月 6 日

等起、任運二詞應的文意,如何明確辨別?
2022 年 10 月 8 日

善知識應該放在皈依三寶中的什麼位置呢?
2020 年 4 月 24 日

「極不靜相」 等於「不寂靜相」?
2020 年 4 月 19 日

師父在《備覧》中說:「這個正見是『正見我倒』」,與《廣論•業果》中所說的正見是一樣嗎?
2020 年 9 月 24 日

請問小漫是只有人趣?還是只一趣呢?
2020 年 4 月 22 日

假名宗破實法宗以「作戒體」為色法,應如何理解?
2020 年 5 月 17 日

阿賴耶識是無記?是戒體?
2020 年 7 月 1 日

《因類學》「在聲音有法之上是他,是他的話遍是無常」,此處的「他」如何解釋?
2020 年 6 月 24 日

無論舉什麼例子,瓶子與柱子二者都存在嗎?
2020 年 9 月 20 日

實質同一類別的條件是什麼?
2020 年 8 月 11 日

心經中說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色是實事、是無常法,而空是常法,為什麼是實事的東西又是非實事呢?
2020 年 4 月 1 日

慬哦瓦是噶當派裡的「教授派」還是「口訣派」?
2020 年 7 月 8 日

為何有些咒語的翻譯用較難的字來翻譯,可否改字以方便讀誦?
2021 年 2 月 9 日

次補佛處的意思為何?
2020 年 7 月 11 日

佛台供物在撤下來之前,是否需要念誦儀軌?
2020 年 4 月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