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問答


施主提供法師飲食,用餐後,居士自行取用剩下的食物,這是否算侵犯僧物?
2020 年 5 月 14 日
當施主或中心提供當餐飲食以後,食物成為現前僧物。但是比丘不適合再碰已經受用過的食物,會有違戒律,所以法師當餐受用之後應當捨與沙彌或居士,既然已經捨棄,也不是僧物了,居士們可以自行處理,或者隔日重新供養,沒有違犯盜戒。 / 釋如行



如何克服我們在大乘成佛路上,必須面對種種捨血肉身命的畏懼感?
2021 年 2 月 4 日
《入行論》中說:「難事久習轉為易,世間何事不如此。」任何看起來很難的事情,都是依著次第從簡單的地方練習起的。一旦熟習之後,我們認為難完成的事情,在嫻熟的人看來,其實已經非常容易了,世間上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修學菩薩行也是同樣的道理。 / 釋如法


請問宗大師回向偈裡「我之師長宗喀巴,或居兜率或極樂,任住何處勝淨土」如何理解?
2020 年 8 月 4 日
兜率天雖然是欲界天,但是兜率內院卻是淨土,不在輪迴所攝,即便到了壞劫,其他天界壞滅,兜率內院也不會壞失,因此說或居兜率或極樂,任住何處勝淨土。而兜率外院則如一般的欲界天,對於凡夫而言,是極享樂處無法修行… / 釋如法

孕婦產檢發現胎兒異常,但拿掉孩子會造殺業,我該怎麼辦?
2020 年 5 月 27 日
每個生命都有他美好的一面,即便有些缺陷。我們不必因為某些缺陷而放棄一個生命,因為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有難以估計的可塑性。對於一個即將來到人世的生命而言,我們實在沒有權力為之了斷他的未來。 / 釋如法

「教由體立、體即教源」這兩句話要如何消文?
2020 年 4 月 11 日
南山一宗把整個佛的教法,是怎麼分析的,然後演繹歸納成這三宗的,把世尊所說的整個言教,從小到大,性、相、顯、密通通的含攝… / 釋如密

《南山律》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其性相為何?為何用三界區別?
2020 年 5 月 20 日
透過有漏業及煩惱增上受生的近取蘊,就是分段生死,也就是《廣論》在共中士道所說,為苦諦所攝的生死。 / 釋如行



「有學」和「無學」各是指哪些修行人?
2020 年 6 月 14 日

「具力業門」中的「師長」是專指佛門中的善知識,還是也包含世間學校裡的老師?
2020 年 6 月 6 日

「人苦者,謂飢渴寒熱不可意觸、追求勞苦,復有生老病死等七。」請問此段意思為何?
2020 年 8 月 6 日

華嚴九心第一心孝子心,「如是亦應觀善知識容顏而行。」,應當如何解析依法不依人?
2020 年 4 月 6 日

若不受過午不食戒,是否就無法生起滅惡生善之心?
2020 年 11 月 1 日

「今解不然……從本境結」這一段,是次師問、初師答嗎?
2021 年 2 月 19 日

《南山律》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其性相為何?為何用三界區別?
2020 年 5 月 20 日

祈願法會仁波切撒的吉祥米可以拿嗎?
2020 年 9 月 22 日

自證與證他是同一體性嗎?
2022 年 10 月 12 日

「是瓶柱二者」是「是瓶柱二者」嗎?二者是「是等遍」嗎?
2021 年 7 月 4 日

非遮與無遮的性相當中「引出餘法」的意涵指的是什麼?
2020 年 9 月 21 日

在判斷正論式時,哪些部分是以本身來判斷,哪些部分是以範圍來判斷?
2020 年 9 月 23 日

何謂「月十五日夜」?
2020 年 5 月 30 日

父母把葷食主動夾到碗內,在恭敬父母與不殺的戒律間,應如何取捨?
2020 年 6 月 9 日

家中有佛像而不方便請法師來開光時,該如何做?
2020 年 10 月 27 日

為何有些經典說佛見有情富盛不生歡喜,有的經典卻說見他富樂心生歡喜?
2021 年 8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