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問答

施主提供法師飲食,用餐後,居士自行取用剩下的食物,這是否算侵犯僧物?
2020 年 5 月 14 日
當施主或中心提供當餐飲食以後,食物成為現前僧物。但是比丘不適合再碰已經受用過的食物,會有違戒律,所以法師當餐受用之後應當捨與沙彌或居士,既然已經捨棄,也不是僧物了,居士們可以自行處理,或者隔日重新供養,沒有違犯盜戒。 / 釋如行

師父在《備覧》中說:「這個正見是『正見我倒』」,與《廣論•業果》中所說的正見是一樣嗎?
2020 年 9 月 24 日
師父此處要解釋的正見,即是在《廣論•業果》中所說的正見。 / 釋如行





「未請不應說」,為什麼師父會為我宣說呢?
2020 年 4 月 18 日
每個人的善根並非自己都能夠完全明瞭,就如佛世有尊者原先出家前,就連阿羅漢也未能見到他出家得度的善根,但由於佛陀看見他有出家的善根,於是為其落髮出家,最終他也成就阿羅漢果。 / 釋如密

《攝類學》經部宗承許過去、未來是常法的相關疑問。
2020 年 8 月 2 日
攝類學中的過去,除在過去諸佛之外,一般是指著一種寂滅消失的狀態。所以過去的實事、實去的人,都不存在,因為凡是實事都不是寂滅狀態… / 釋如法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要生什麼心?與「應生無所住心」有何不同?
2020 年 7 月 3 日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指不應貪著諸法有諦實,應當生起證得諸法無諦實的心;「應生無所住心」是指應當生起證得諸法無諦實的心,所以兩句經文的內涵是相同的。 / 釋性華


全廣二第214講一開始,老師說廣論前面的那一段是哪一段?
2020 年 6 月 25 日
《廣論》前面的那一段,即是指「總之,應作是念發心,謂我為利一切有情,願當成佛。為成佛故,現見應須修學其因,因須先知,知須聽法。是故應當聽聞正法,思念聞法勝利,發勇悍心,斷器過等而正聽聞」這段提策聽聞發心的內容。 / 釋如法


於有暇身勸取心要,「心要」指的是?
2020 年 3 月 15 日

請問「發心」、「護持」的內涵為何?
2020 年 5 月 2 日

什麼是「心風」?「即為肉心」有相對應的人體器官嗎?
2020 年 4 月 29 日

何謂「能映覆戒」?
2020 年 6 月 10 日

何謂戒德高超?
2020 年 9 月 29 日

為什麼講律不能用天眼?不能以天眼所見檢舉他人的意趣是什麼?
2020 年 11 月 26 日

「它上根者很好,對一般中下之機容易亂」所指為何?
2020 年 6 月 7 日

如何消文解釋「雖廣開戶牖而軌度無差,雖剋定楷模而攝生斯盡」?
2021 年 8 月 6 日

名相與性相到底是不是相互周遍?
2020 年 7 月 11 日

詮說「聲音的無常」的聲音,是詮特法聲還是詮有法聲?
2020 年 11 月 21 日

因類學「是該論式的順宗一定是該論式的所立法」的討論。
2020 年 5 月 12 日

三界共有三十三個煩惱遍行的染法嗎?
2020 年 11 月 5 日

關於「三察清淨教言」的問題
2020 年 7 月 2 日

為了訓練自己能寤寐瑜伽而在床上聽法入眠,是否有過失?
2020 年 9 月 27 日

東方淨琉璃光世界,與西方極樂世界兩地淨土有什麼差別?
2020 年 4 月 5 日

「安忍」與「忍辱」在概念和實修上是否為包含與被包涵的關係?
2020 年 11 月 2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