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問答

意根是屬於分別識還是無分別識? 是心王還是心所? 是屬於證他的心識嗎?
2021 年 7 月 6 日
意根當中包含眼耳鼻舌身識,其中既有無分別的根現識也有屬於分別心的部分。而意根必定是心王,而且也一定是證他的心識。 / 釋如法

《廣論》提到身語業分有表、無表,婆沙師許唯是有色,世親論師破之。請問他破除的到底是什麼?
2020 年 3 月 15 日
婆沙師承許身語二業,無論是有表、無表,都認為是色法。但是世親菩薩破他們承許身語二業是色法的觀點,而認為身語二業,應該是與身語在表現動作的同時,心中的那份思心所,這是世親菩薩在《俱舍論釋》中有討論的內容…



「現量」、「比量」、「非量」的區別?
2020 年 6 月 26 日
量是一種心識,在此之上要具足兩個條件:1. 它必需證達某個事物;2. 這樣的證達必需是新證達的,而不是之前就已經證達過的… / 釋如法

請問,唸經或唸佛號3、7、108遍,這些數字,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意涵?
2020 年 7 月 13 日
誦念三次是表示慎重。有上師曾說過,誦唸七次,其意涵為親近本尊至少要誦七次… / 釋如法

廣論以及其他經典中是否有講解思惟隨喜的勝利和不隨喜的過患?
2020 年 10 月 2 日
以下從隨喜的體性、對象、利益、實踐四方面來引據經論。其實都離不開《廣論》所説內涵,因為大家較為熟悉《廣論》的原文,所以此處就其他經論來引述… / 釋性景


生苦中前四種苦如何區分?
2020 年 9 月 22 日
(一)是出生當下即苦,(三)是引生後面眾苦。(二)說「生」為粗重所隨不堪為善,(四)說這樣的「生」,遇緣就會現行煩惱而苦。 / 釋如行


全廣二第214講一開始,老師說廣論前面的那一段是哪一段?
2020 年 6 月 25 日
《廣論》前面的那一段,即是指「總之,應作是念發心,謂我為利一切有情,願當成佛。為成佛故,現見應須修學其因,因須先知,知須聽法。是故應當聽聞正法,思念聞法勝利,發勇悍心,斷器過等而正聽聞」這段提策聽聞發心的內容。 / 釋如法


《廣論》在介紹「四白法」時,為什麼跟介紹「四黑法」的順序不同呢?
2020 年 3 月 14 日

全廣214講:《金剛經》、《楞嚴經》這樣又不圓滿。請問法師這裡的「圓滿」要如何理解?
2020 年 4 月 22 日

《密集嘛》的意涵為何?
2020 年 11 月 8 日

若生起捨受是否還有無明?捨受所造的是何種業?
2020 年 5 月 28 日

「羯磨」及「羯磨註」是經典的名字嗎?
2021 年 7 月 6 日

「今解一時,非先後起」這裡指的作戒跟無作戒同時生起?還是作俱無作跟形俱無作同時生起?
2020 年 4 月 9 日

把家中螞蟻蟑螂的地水火風虛空等遮檔住,這犯盜戒嗎?
2021 年 2 月 13 日

為何有用三學來說三藏的說法?
2020 年 11 月 9 日

楞嚴經「入流亡所」整句如何理解?
2020 年 4 月 18 日

反體同一類別是否有包含非遮?
2020 年 6 月 3 日

柱子的反體是不是名相?
2020 年 5 月 2 日

在判斷正論式時,哪些部分是以本身來判斷,哪些部分是以範圍來判斷?
2020 年 9 月 23 日

《備覧》「今略指宗體行相,令後進者,興建有託。」問題。
2020 年 5 月 5 日

在網路上看口傳咒語的影片算得到口傳嗎?
2020 年 6 月 8 日

八吉祥的圖案有何含義?正確的擺放順序是什麼?
2020 年 7 月 2 日

「聽話」與「希求」應如何抉擇?何時該聽話,何時該希求?
2020 年 6 月 2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