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問答





《廣論》213頁「第二諸餘因果是此因果之理」的「此」指的是大悲嗎?
2020 年 3 月 15 日
「第二諸餘因果是此因果之理」一句中的「此」,是指大悲。
這句可以理解為七因果的另外六者,與大悲有因果關係的道理,也就是從「知母」到「悅意慈」四者是大悲的因,後二者「增上意樂」及「發心」是大悲的果。

意根是屬於分別識還是無分別識? 是心王還是心所? 是屬於證他的心識嗎?
2021 年 7 月 6 日
意根當中包含眼耳鼻舌身識,其中既有無分別的根現識也有屬於分別心的部分。而意根必定是心王,而且也一定是證他的心識。 / 釋如法

心情不好,聽流行樂真的可以抒發煩惱嗎?
2020 年 5 月 13 日
世間的流行歌中,如果是與隨順增長煩惱的歌曲,雖然在聽與唱的時候,一時之間,會有一種抒發的的感覺,但是終究無法解決根本性的問題。 / 釋如法

懇請解析《廣論》255頁:「如是煩惱及執相縛當須緩放,學處之索則當緊束……」
2020 年 3 月 15 日
此段的主旨是:如同前說有無所緣,要好好地區分,對於哪種束縛要鬆綁,也應善加分辨。
《廣論》255 頁倒數第 4 行說,對於煩惱的束縛,與執諸法為諦實行相的束縛,應該透過對治而鬆綁。因為這會讓我們久處生死…

為何誦唸某些佛號的功德會超越誦唸釋迦牟尼佛名號的功德?
2020 年 7 月 9 日
每一尊佛的功德雖然相同,但是由於因此時所發的願不同,以致於每一尊佛成佛時,顯現出來的利生事業也會有所差別。 / 釋如法


因類學「是該論式的順宗一定是該論式的所立法」的討論。
2020 年 5 月 12 日
如果就敘述有無而言的話,成立彼的順宗不必與被當作成立彼的所立法的事物同義,因為煙不是火的緣故。 / 釋性華

開二成五,二與五分別是什麼?
2020 年 4 月 18 日
開二成五,應如後解。是指《親友書》當中說了五種重業:「無間貪著無對治,從德尊事所起業,是五重大善不善,其中應勤修善行。」… / 釋如法

請問是「智慧」還是「悲心」能遮除墮落生死的缺陷?
2020 年 3 月 15 日

離開原來造業習慣,及走上最快成佛之路的關鍵是什麼?
2020 年 6 月 10 日

請問師父在《廣論》9A講「老比丘證果」公案,是為了闡述什麼理路呢?
2020 年 3 月 14 日

廣論研討班從科判的甲三開始學習是否有過失?
2020 年 11 月 15 日

南山將假名宗與實法宗判為小乘,圓教宗歸為大乘,依據為何?
2020 年 11 月 16 日

「它上根者很好,對一般中下之機容易亂」所指為何?
2020 年 6 月 7 日

戒是警意之緣,但是四緣中的哪幾個?
2021 年 2 月 13 日

請問小漫是只有人趣?還是只一趣呢?
2020 年 4 月 22 日

《賽倉攝類學》所說的「前四種果」是指哪四種?
2020 年 11 月 18 日

「是瓶子的反體」是瓶子嗎?
2020 年 10 月 27 日

《因類學》事例「兔子角」在論式裡是放在後面「因」的位子嗎?
2020 年 6 月 18 日

藍色為何不是將執藍眼識生為清晰明了的緣?
2020 年 11 月 28 日

為何有些咒語的翻譯用較難的字來翻譯,可否改字以方便讀誦?
2021 年 2 月 9 日

請問經典對於「由鈍轉利」的修練方法。
2020 年 4 月 24 日

如何才能積聚修習止觀的資糧?
2020 年 10 月 30 日

在床上能否持咒或背誦思惟串習教典?
2020 年 4 月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