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念上師童覺讚

《隨念上師童覺讚》,宗喀巴大師造,出自《宗喀巴大師文集》第二冊〈散篇集〉。童覺大師(公元1349-1412),亦稱為仁達瓦上師。薩迦派祖師,宗喀巴大師最重要的上師之一,賈曹傑、克主傑大師等格魯派祖師亦均曾從之學法。童覺大師與宗喀巴大師在無量劫前,便一同發願於濁世中弘揚佛法。師於童年時即出家為僧,戒行精嚴,熟習一切佛經,特別是在當時中觀、量學都已式微,僅憑一己之力,便精通善巧其中意函。此外大師亦獲得密集與勝樂輪等生圓三摩地,獲得諸多稀有徵兆。宗喀巴大師也是從童覺大師,首度聽聞辨別佛語了不了義之道軌,以及中觀、量論之學,故尊之為無與倫比的主要上師。此篇讚文,即是宗大師憶念他為自己授法之恩,讚美他精通三藏之睿智,通達佛語遠離一切相違,成為所有智者普同稱讚的對象。在此文中,大師也顯示了在修學佛道的進程中,最為根本者,即是依止圓滿眾德的具相善知識,若無善知識之引導,難於獲取佛法心要,透由如理依止善知識,一切證悟悉皆容易承辦。故願自他有情悉得值遇大善知識,遠離惡法,直至證得無上菩提。

詳細內容 »

中觀正見引導具四正念歌音

《中觀正見引導具四正念歌音・降成就雨》,七世勝王・賢劫海造。「正見引導」是指關於空性法類的引導文,由於緣起空性之正見為一切聖教心要,無上微妙,僅依自力,縱使歷經極大劬勞,亦難證達。故歷代先賢皆有著述此類的引導文,傳授如何獲證空性之訣竅。此篇引導文結合文殊親授宗喀巴大師之殊勝教授,以「四正念」而為引導——視師如佛、視眾生如父母、視自身為本尊、所見一切視為無我。文詞精簡,卻傳遞著大師內心中甚深的證量,故依此文,能遠離斷常二邊等險處,是趣入中觀道之扼要教授,今翻譯此文,願自他有情悉得值遇大善知識,悟入空性,脫離輪迴,速得涅槃。

詳細內容 »

詳解百一十苦建立

《詳解百一十苦建立・萌悲苗種》,為善慧摩尼大師根據《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所造。出自《善慧摩尼大師文集》。百一十苦共分為前五十五苦與後五十五苦二組,前五十五苦分為一苦乃至十苦等十組;後五十五苦則收攝為九類苦。《菩薩地》中提到:「菩薩於有情界,由於觀見一百一十種苦,而對於諸有情修習悲心。」說眾生為種種痛苦,特別是百一十苦所摧殘,諸菩薩緣念此故,生起超諸聲聞緣覺之出離心,能增長大悲,修習圓滿。故翻譯此文,透由緣念百一十苦,願如大師文中所說:「在心的大地種下悲心的種子,以慈心之水潤澤而圓滿菩提心樹,斷證究竟果子熟透,願我成為一切眾生資生的佛!」

詳細內容 »

無量壽佛讚

《無量壽佛讚》,宗喀巴大師造,出自《宗喀巴大師文集》第二冊〈散篇集〉。無量壽佛,即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五方如來之一。梵語Amitābuddha義譯,又名無量光佛、阿彌陀佛。此篇禮讚文主要讚揚無量壽佛之身功德,透由隨文作觀,將極大凈治罪障,累積福德,尤其無量壽佛為長壽本尊,故至心祈禱,亦能熄滅種種非時橫死難緣,乃至能消除八十劫中所有罪障,故願一切有緣佛子,悉得聞此讚文,生生世世為無量壽佛慈悲攝受,遠離生死輪迴,得往極樂凈土,速證無上菩提。

詳細內容 »

無量光佛讚

《無量光佛讚》,宗喀巴大師造,出自《宗喀巴大師文集》第二冊〈散篇集〉。無量光佛,即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五方如來之一。梵語Amitābuddha義譯,又名無量壽佛、阿彌陀佛。此篇禮讚文主要讚揚無量光佛之身功德,透由隨文觀想佛身,能極大凈治罪障,累積福德,尤其無量光佛為長壽本尊,故至心祈禱,亦能熄滅種種非時橫死難緣。如是隨念大師之禮讚文,亦願一切有緣佛子,生生世世為無量光佛慈悲攝受,遠離生死輪迴,速證菩提。

詳細內容 »

怙主無量光佛讚・開勝剎門

《怙主無量光佛讚・開勝剎門》,宗喀巴大師造,出自《宗喀巴大師文集》第二冊〈散篇集〉。無量光佛,即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五方如來之一。梵語Amitābuddha義譯,又名無量壽佛、阿彌陀佛。此篇禮讚文主要從身語意三方面讚揚無量光佛,又復稱揚極樂凈土之殊勝功德,並發願回向投生彼處,得見如來,修持大乘佛道。如是誦持大師之禮讚文,亦願一切有緣佛子,生生世世為無量光佛慈悲攝受,遠離生死怖畏,速得勝道。

詳細內容 »

無等大覺窩赴印度時垂教天尊菩提光

《無等大覺窩赴印度時垂教天尊菩提光・求脫勇士心寶》,阿底峽尊者造。阿底峽尊者於藏地的阿里地區住錫兩年,賜與以菩提光王為首的眾人諸多教誡,後將啟程前往他方,菩提光王更祈賜教誡,於是有了這篇修心教言。文中涵攝一切成佛所有次第,闡明從最初當如何如理依止善知識,棄捨世間最難捨之名聞利養,直到行持布施等六度之理。文句遠離空泛浮誇之言談,善巧勸發聞者,生虔敬信,起賢善心。如此稀有善說,是調伏相續最為有力的口訣;故當願勵力受持,恆不忘失,方能於此生中,獲得真實安樂。如文中所云:「此語請繫於自心,非徒虛言應聽納,若如是行我亦喜,自他咸能得安樂。」

詳細內容 »

極樂願・開勝剎門

《受生極樂剎土願・開勝剎門》,簡稱《極樂願》,出自《宗喀巴大師文集》第二冊〈散篇集〉。為宗喀巴大師隨順此土眾生多分信解極樂淨土之因緣,以《剎土莊嚴經》為主要依據而造。本文分二部份:初分依據《剎土莊嚴經》,解說往生極樂之因,以及極樂世界之世間、主尊、眷屬之殊勝功德,策發行者往生極樂之猛力欲求。後分為願文之正文,殷切發願往生極樂淨土、圓成大乘利根種性;未得往生極樂前之一切生中,亦能具足暇身種種功德,終至如願往生、速成佛道,嚴淨自身成佛之淨土。本願文殷重懇切、次第圓滿井然,實為往生極樂最殊勝之引導教授;後世之格魯弟子不僅將其作為祈願法會之必修課誦,更將其中之「願生生中無量壽」偈改為「生生由勝宗喀巴⋯⋯」以為生生世世追隨大師之回向文。

詳細內容 »

攝薄伽梵藥師經儀軌心要・如意寶

《攝薄伽梵藥師經儀軌心要・如意寶》,正文為四世班禪一切智善慧法幢大師所造,見札什倫布圖書館所出《班禪善慧法幢文集》冊3,頁576。本文為班禪大師依循歷代祖師奉持藥師經時所行儀軌,攝其精要成一頌文。從加行皈依發心、生起壇場、迎請諸佛;正行禮敬、供養藥師七佛及本師釋尊,稱誦名號,勸如本願救濟我等;及結行酬謝、乞請寬恕、吉祥頌等。文簡義該,極易奉持,近世修持藥師法者,多誦習之。此文未見古譯,今依藏文譯出,願諸行者皆得藥師七佛攝受,消除病苦諸障,漸成四身五智之妙位。

詳細內容 »

白度母如意輪長壽法

佛子賢劫釋教無畏教幢吉祥賢,生於公元1743年。前世曾為:米扎走哥依、寂天、明了杜鵑、普瓊瓦・童幢、內鄔蘇巴・智燃、水銀佛子・無著賢、多登巴・文殊海、佛子・慧增、化身法增海、佛子・不空法海、佛子・善慧持教海、佛子善慧語王無畏智稱等多位持教大德。於第十二勝生水豬年(公元1743)出生於西藏拉莫,父親為攝福權(索南旺度),母親是護日樂(尼瑪德炯),排行第二。隔年由七世達賴法王賢劫海認證,五歲時在七世法王前剃度,法名賢劫釋教無畏海。十歲也在七世法王前受沙彌戒。十四歲入西藏哲蚌寺果芒札倉,二十歲從普布覺・語王慈氏受比丘戒。依止七世法王、六世班禪具德智、三世章嘉・遊戲金剛、普布覺・語王慈氏等諸位大德,弟子有四世哲布尊丹巴法王善慧釋教自在無畏海等大德。1811年示寂。此儀軌為三大寺共修此法所依,且後來格魯派諸大德撰寫白度母修法,皆以此為本而踵事增華。今據如月格西授義,特譯此文,以為專修此法行人有所憑依。

詳細內容 »

五大論願文・奪智者意

《五大論願文・奪智者意》,為東奔仁波切・語王法成(1890-1949)所造,師博聞強記,甫入哲蚌寺洛色林僧院學習,隔年即受方丈委任為複誦師。依止洛卻格西等諸大善知識考取格西學位,為當代大德之一。1941年赴川,居漢藏教理院任譯經親教師,法尊法師師事之,譯經有疑即請益決疑,終迻譯《大毗婆沙》全書為藏文。此文乃希願受持、悟入總攝佛教要義五部大論,最終由顯入密,學弘顯密圓滿教法,正為吾等求生生增上所宜發願。

詳細內容 »

哲蚌寺哲霍複誦師仁波切敬呈勝尊正見書

《哲蚌寺哲霍複誦師仁波切敬呈勝尊正見書》,為哲霍複誦師仁波切(1899-1967)將其所證悟的正見呈與勝尊仁波切的書信。哲霍複誦師仁波切為當代格魯派公認的成就者,於三大寺完成五大論學程後,長年專修,故有第二密勒日巴之譽。此書中細辨尋求空性見的誤區,並以親自的體驗說明走入誤區後的問題。文中最後將各種尋求空性見的各種誤區以標題的方式陳例出來,每一個主題都都可以專門深入研究,實開啟悟入空性的門徑。本信最後寫道:「此信祈勿為外人道。」足見此文的珍稀。本會依據所藏珍本譯出,願能清淨受持空性正見,斷除二障,速成佛位。

詳細內容 »

期刊專欄

整理中